房俊沉吟片刻,目光闪烁,显然已有计较。他缓缓说道:“老爷子,此事需从长计议,急不得。我们可先从民间入手,让百姓们切实感受到运河带来的便利与利益。
通过修建码头、改善航道、减免税收等措施,激发民间对运河的热情与依赖。再逐步引导朝堂舆论,让那些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官员们也能认识到运河的重要性。
至于那些世家大族,他们虽势力庞大,但并非铁板一块,我们可寻其弱点,分化瓦解之,逐个击破。”
李渊听后,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与期待。
然而,他深知此事之艰难,不禁又皱起了眉头:“你之策虽有可行之处,但实施起来,难度着实不小啊。且看这纷繁复杂的局势,吾等又该如何应对,方能确保运河之利得以彰显,国家之繁荣得以延续呢?”
说到运河,其历史地位之重要,实在不容小觑。它不仅是南北交通的要道,更是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与纽带。
运河的开通,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与贸易的发展,使得南北各地的物资得以互通有无,经济活力得以充分释放。
同时,运河也为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得各地的文化精华得以汇聚一堂,相互交融,共同铸就了华夏文明的辉煌篇章。
在古代,运河的开通无疑是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壮举。
它不仅使得各地的物资能够通过水路实现快速且大规模的运输,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与交流,还深刻地满足了广大民众对于生活必需品的迫切需求,从而提升了社会的整体福祉。
这一工程,作为连接南北、贯穿东西的纽带,为国家的统一与社会的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运河的建设过程,是无数工匠、民夫以及策划者智慧与汗水的结晶,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用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共同铸就了这一人类文明的辉煌成就。
隋炀帝,这位历史上颇具争议的君主,虽然因修筑运河这一庞大工程而耗尽了国力,最终导致国家的动荡与覆灭,但他的这一远见卓识的举措,却如同一条穿越时空的河流,为后世留下了无尽的宝贵财富与深刻启示。
运河的存在,不仅见证了古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力与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更成为了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自豪与珍视的宝贵遗产,同时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瑰宝,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芒。
我们应当以客观而全面的态度去审视运河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既不应因隋朝的灭亡而片面地否定运河在促进经济发展、加强文化交流等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也不应因当前可能面临的一些困难与挑战就轻易放弃对运河的合理开发与有效保护。
只有当我们充分认识到运河对于国家长远发展、人民福祉提升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现代社会的独特功能,为国家和人民带来更多的福祉与繁荣。
李渊的嘴角微微翘起,他深知这场关于运河的对话已经达到了他所期望的效果。他巧妙地利用房俊对运河的赞美之情,一步步引导其走向自己预设的目标。
只要房俊能将运河的重要性夸耀至极致,那么到时候,即便是在朝堂之上遇到再大的阻力,也不用担心房俊会拒绝接手运河的相关事务。
而房俊,作为一个精明干练之人,又怎会不明白李渊的这番用心?
他轻笑一声,心中早已洞察一切。
他知道,指望朝堂上的那些官僚们主动作为是指望不上了,唯有自己亲自上阵,才能把握住这难得的机遇。于是,一场围绕着运河保护与利用的较量,悄然在两人之间展开。
房俊深知,在这纷繁复杂的朝局中,他能依靠的唯有自己,但房家作为商界巨擘,每一笔投资都需计较得失,断不能做那赔本的买卖。
维护运河,于国于民皆有大利,房家自然责无旁贷,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无条件地承担所有费用。
历史上不乏类似的先例,譬如那四通八达的高速路,行者过往,皆需缴纳过路费,以确保道路的持续维护与修缮。
房俊灵光一闪,意识到眼下的运河维护亦可借鉴此法,于是他缓缓转身,侧脸对着坐在上首的李渊,眼神中带着几分坚定与无奈。
“老爷子,您的用心我岂能不知?但房家的财富也是祖辈们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并非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您总不能事事都指望我一人承担吧?”
房俊这番肺腑之言,让李渊的脸色瞬间变得复杂起来。他深知,这大唐的天下终究姓李,房俊虽位高权重,说到底也只是个臣子。
若事事都让房家出钱,不仅房俊心中会有怨言,恐怕朝中的其他大臣也会心生不满。毕竟,皇室若总盯着那些富商大贾“薅羊毛”,在大唐这片土地上,谁才是最肥的“羊”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