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历史长河中,对于中原王朝而言,能够成功地打开西域通道,无疑成为衡量其是否强盛的关键标识。倘若无法达成这一目标,那么之前所付出的种种努力皆将付诸东流、徒劳无益。
当西域走廊顺利开启之际,伟大的大唐便能持续对外输出各类商品,源源不断地获取丰厚利润,并借此契机实现从白银到本国货币的重要转变。
一直以来,以铜钱充当流通货币存在诸多局限性。不仅如此,每当世家大族大规模囤积铜钱时,普通百姓便会面临无钱可用的窘迫局面。
时至唐朝末年,这种由货币引发的危机日益凸显且愈演愈烈。由于大唐境内铜矿资源匮乏,且开采难度极大,使得货币供应严重不足。
即便遭遇货币危机,朝廷亦束手无策,难以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缓解。而在随后的五代十国时期,各国更是在货币问题上花样百出。
有的国家甚至开始使用铁钱来替代传统的铜钱,但此举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货币短缺的困境。
此刻,永嘉注意到房俊似乎沉浸于某种深邃的思索当中,他的面色略显古怪。于是,永嘉轻声问道:“二郎,你究竟在思考何事呢?”
房俊微微一笑,轻轻地拍了拍永嘉那如出水芙蓉般娇嫩的面庞,回答道:“我其实并未深思太多,仅仅是对接下来江南地区的那些世家将会如何抉择感到些许好奇罢了。”
此时此刻,房俊稳稳地站立于运河之畔,身姿挺拔如松,他那英俊的面庞上毫无惊慌之色。尽管心知肚明江南之地有人妄图令他日子难过,但他仍旧表现得镇定自若、波澜不惊。
要知道,无论是契丹人还是吐蕃,皆非他所能轻易应对的强敌。契丹人或许还有那么一丝可与之抗衡的可能性,然而吐蕃目前尚算驯服听话,未显露出太大的威胁。
“二郎难道还会惧怕那些世家不成?”一旁的永嘉面露好奇之色,轻声问道。
在她的观念里,世家在房俊眼中简直就是最大的软柿子,绝对是一捏即扁的存在。毕竟,连曾经强盛无比的五姓七望都对其服软认怂了,更何况这江南的世家呢!
不得不说,有时女人的心思着实单纯至极,甚至简单到令人难以预料。
就在这时,一直佯装熟睡的李渊突然翻身而起,原本松弛的面容瞬间变得严肃起来,他郑重其事地开口说道:“江南的世家可不是好惹的!”
房俊嘴角微微上扬,挂着一抹淡淡的笑容,仿佛在向李渊传递一个信息——老爷子,该您出马表明态度啦!
而李渊自然也心领神会,当即滔滔不绝地讲述起有关南方世家的种种事宜来。
在广袤无垠的华夏大地之上,南方地区存在着众多声名显赫的世家大族。
这些世家不仅数量繁多,其综合实力更是不容小觑,丝毫不会逊色于北方那令人瞩目的五姓七望。
然而,尽管同样身为世家,江南的世家与北方的那些世家之间却存在着一些显着的差异。
作为曾经君临天下、稳坐皇位数年之久的太上皇李渊,对于大唐国内的种种事务自然是心知肚明。
他深知江南的世家虽然在朝堂之上的势力相对较弱,为官者寥寥无几,仅有那么屈指可数的几个人而已;
但与之相反的是,江南地区本身极为富庶,财富充盈,因而能够凝聚起一股强大的力量。
房俊聚精会神地聆听着李渊的讲述,脸上流露出浓厚的兴趣和好奇之色。
诚然,他知晓江南一带颇为富有,可若论及凝聚力,这普天之下又有谁能比得上那威名赫赫的五姓七望呢?
即便强如五姓七望这般的庞然大物,最终不也照样被自己给成功击败并收服了么?这其中的差距,难道还不够明显吗?
不过,面对房俊的这番见解,李渊却是微微摇了摇头,神色间显得略微有些凝重起来。
遥想当年,隋炀帝杨广在北方遭遇重挫之后,便一心想着要将发展重心转移至南方,甚至不惜耗费巨资迁都洛阳,并试图与江南的世家建立紧密的联系。
由此可见,即便是坐拥天下的帝王,都不敢轻易小觑这些江南世家所蕴含的能量啊!
话说当年隋炀帝兵败之时,江南的世家大族们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投降。
他们纷纷扶植起属于自家的势力,如此一来,隋炀帝的失败便已成定局。
需知,切莫小瞧了这江南的世家,若他们真心联手,即便是声名赫赫的五姓七望也要俯首称臣。然而,江南世家亦有其不足之处,那便是私兵数量匮乏。
与北方大不相同的是,南方的世家大族偏爱蓄养众多恶奴。
虽说这些恶奴人数颇为可观,但他们的战斗力着实不敢恭维。
此乃南北世家之间存在的本质差异所在,也正因如此,江南的世家在面对重大抉择时显得有些畏缩不前。
相较而言,北方的世家不仅财力雄厚,更坐拥重兵。
而反观江南的世家,虽腰缠万贯却无强兵可用。此处所言之“兵”并非单指人数,更是强调其军事装备和战斗素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