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隋的苛政使得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民不聊生。于是,他们奋起反抗,推翻了隋朝的统治,迎来了大唐的建立。本以为苦日子终于到头了,可现实却给了他们沉重的一击。
大唐虽然繁荣昌盛,但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太大的改善。税赋依旧沉重,生活的压力依然让人喘不过气来。这让许多百姓感到困惑和迷茫,他们开始怀疑自己之前所做的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
曾经,他们以为推翻前隋就能摆脱困境,过上好日子。然而,如今的现实却让他们意识到,无论朝代如何更替,受苦的永远都是底层的老百姓。他们不禁自问:难道我们的人生就只是这样吗?每天辛苦劳作,却只能勉强糊口,这样的生活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或许,对于大多数百姓来说,他们活着仅仅是为了生存下去,为了那一口饭吃。在这个看似繁华的大唐,他们依然是社会的最底层,被生活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来。
“开城门啦!”随着城门缓缓打开,人们的欢呼声此起彼伏。百姓们迫不及待地涌向城门,每个人都背着自己的行囊和货物,脸上洋溢着期待和兴奋。
城门处,士兵们严阵以待,仔细检查着每一个进城的人。他们认真核对身份,查看货品,这是每天都要进行的常规操作。
就在这时,一阵“咯吱咯吱”的声音突然传来,打破了原本的喧闹。众人纷纷侧目,只见一辆庞大的马车缓缓驶来。
“这是谁啊?这么早就进城?”人们好奇地交头接耳,目光都集中在那辆马车上。马车装饰华丽,车身宽敞,显然是属于有身份的人。
“看这架势,应该是从码头过来的大商人吧。”有人猜测道。在唐朝,商人的地位虽然不高,但比起明清时期还是有一定的地位的。
百姓们见状,纷纷主动让开道路,生怕挡住了马车的去路。面对这样的大商人,他们面露胆怯之色,心中暗自祈祷千万不要碰坏了车上的货物,否则可真是赔不起啊。
就如同在后世看到豪车时,人们往往会下意识地主动远离,生怕不小心碰到会赔不起一样,当那辆马车一路驶入雒阳时,周围的人也都纷纷让开道路,生怕被这华丽的马车撞到。
马车一路畅通无阻地进入了雒阳,很快便停在了城中最好的酒楼——醉仙楼门前。没错,这正是醉仙楼的分店。
雒阳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其繁华程度令人惊叹。这里不仅有众多的达官贵人,还有无数的富商巨贾,比起长安来,雒阳显然更加开放,少了几分首都的压抑感。
街道两旁,不少百姓都好奇地张望着这辆马车,心中暗自揣测着车里坐着的究竟是何方神圣,竟然能住进如此豪华的酒楼。
此时的醉仙楼已经安顿好了一切,显然这群人是有备而来的,或者说,这本身就是醉仙楼自己的生意。
“武掌柜,您怎么亲自下来了?”负责这处醉仙楼的人一见到从马车上下来的人,立刻迎上前去,满脸谄媚地问道。
此人乃是房家的老人,自然对雍奴的醉仙楼掌柜十分熟悉,他深知这位掌柜不仅是个女子,还是个美艳动人的女子。
“我这一次下来自然是有要事要办,你不必管我,只需将我们有一大批羊毛要出手的消息散播出去即可。”武掌柜面无表情地吩咐道。
要想收拢流民,就必须想办法转移所有世家的注意力,让他们的目光都集中到羊毛这件事情上。只有这样,才能巧妙地掩盖那些廉价工消失的事实,避免引起世家的怀疑和关注。
“我明白,立刻就去办。”房家的老掌柜显然也是个精明之人,他自然能洞悉房俊的意图,知道这是房俊要谋划的一件大事。
其实,早在他被派到这里时,就已经察觉到二公子绝非等闲之辈。房俊所做的事情,无一不是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与大公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大公子整天只知道拿着房府的钱财去谋取功名,而房俊却在默默布局,策划着真正能够改变家族命运的大事。
随着太阳逐渐升起,洛阳城也开始变得热闹起来。街道上的行人越来越多,大家都趁着清晨的时光,纷纷出门采购一些过冬所需的物品。
醉仙楼作为城中着名的酒楼,自然也不例外,一大早就忙碌起来。
虽然醉仙楼的主要生意集中在晌午和晚上,但为了保证菜品的新鲜和品质,他们还是需要提前做好各种准备工作。而新鲜的食材,通常只有在早上才能采购到。
房良作为醉仙楼的一名伙计,对于这样的工作模式早已习以为常。天还没亮,他就早早地出了门,身后紧跟着一群人。
这些人肩上都挑着担子,不过此时的担子里面还是空空如也,显然是准备去市场采购食材的。
房良迈着缓慢的步伐,在前面悠然地走着,他的目光不时落在道路两旁摆放着的各种青菜上。这些青菜是冬季里最后的一批了,过不了多久,市场上就会很难再见到它们的身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