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良仔细端详着每一种青菜,心中暗自思忖着:“今天的菜色似乎并不是特别理想啊。”他已经在这些菜摊前徘徊了好一阵子,但始终未能找到令他完全满意的青菜。毕竟,醉仙楼作为一家高档酒楼,对菜色的要求自然是极高的。
房良深知,要想在竞争激烈的餐饮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保证菜品的质量和特色。而如今,眼看着冬季即将来临,青菜的供应逐渐减少,这无疑给醉仙楼的经营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掌柜的,您看今天的菜色,确实都不怎么样啊。”一名伙计凑过来,轻声对房良说道。
房良皱起眉头,点了点头,表示认同伙计的看法。他不禁想起了之前二公子提出的那个计划——开垦一些良田来种植专供醉仙楼的特色青菜。
“是啊,已经进入秋季了,冬天马上就要到了,青菜的数量肯定会越来越少。不知道二公子之前弄的那些良田准备得怎么样了?”房良忧心忡忡地问道。
伙计连忙回答道:“掌柜的,您放心吧,田已经都弄好了,而且完全是按照二公子的办法去做的。”
建造大棚本身并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但真正的难点在于获取合适的材料。毕竟,在大唐这个时代,塑料膜这种现代科技产物是绝对不存在的。
然而,房俊却拥有一个神奇的系统,通过这个系统,他成功地搞到了相当数量的塑料膜。
在雒阳,房俊建立起了一块青菜种植基地,他的目标不仅仅是实现自给自足,更是希望能够通过出售这些青菜赚取一些额外的小钱钱。
“一定要尽快把青菜种下去,”房良喃喃自语道,“冬日里的青菜可是稀罕物,醉仙楼能不能盈利就全靠它们了。”
房良一边说着,一边继续审视着这片青菜种植基地,心中却不禁有些焦虑。因为今天他的任务可不仅仅是卖菜这么简单,他还需要将羊毛的消息传播出去。
原本,羊毛生意是皇室的独家买卖,但现在二公子却要插手其中,这无疑让事情变得有些棘手。
皇室向来就像一个无底洞,只进不出。如今二公子竟敢拿着皇室的生意出来折腾,这其中的风险可想而知。
房良心里很清楚,这件事情处理不好,恐怕会给自己带来不小的麻烦。
房良深知要想尽可能降低房家面临的危险,并让事情看起来自然些,就绝对不能草率地通知那些世家。
因为生意场上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则:有时候,你越是藏头露尾、遮遮掩掩,别人反而会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一样,蜂拥而上。
毕竟,生意人都明白一个道理,越是这种充满巨大风险的生意,往往就意味着能赚取巨额利润。
虽然赚钱的生意必然伴随着风险,但风险越大,利润也就越丰厚。正如后世那句名言所说:但凡能赚钱的生意,都已经被写进了刑法里。
在大唐,这个道理同样适用。无论是做老板还是打工,都难以避免风险。做老板虽然收益高,但风险也大;
而打工者看似安稳,实则风险同样不小。一旦年纪大了,就可能面临无人问津的困境,甚至到了 35 岁,就很难再找到工作了。
房良作为一个能力出众的人,对于当前的局势自然有着清晰而敏锐的洞察力。他深知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采取果断而明智的行动才能应对挑战并取得成功。
于是,房良毫不犹豫地决定按照自己的计划行事。他一路上仔细地挑选着所需的物品和人员,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然而,他的这种挑剔行为却引起了周围百姓的不满和抱怨。
“房掌柜,您今儿个咋比往常还要挑剔呢?”有人忍不住问道,语气中透露出些许不悦。
房良并没有因此而生气或改变自己的做法,他心里明白,这些百姓只是不理解他的意图而已。他故意表现得挑剔,其实是为了确保所挑选的物品和人员都是最优质、最合适的。
虽然房良给的价钱非常公道,甚至偶尔还会多给几文钱,但由于他的挑剔,那些被挑剩下的东西就变得很难出手了。百姓们对此感到有些无奈,毕竟他们也需要生活。
不过,房良并非不讲理之人。他心里很清楚,自己挑完之后,剩下的物品对于百姓来说确实会增加销售的难度。所以,他干脆直接给出了双倍的价钱,以弥补百姓可能遭受的损失。
现在的房家并不缺钱,这点额外的支出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什么大问题。这样一来,既保证了自己所购物品的质量,又不会让百姓吃亏,可谓是一举两得。
“哎呦,那可真是太好了啊,房掌柜,您今天怎么如此细心呢?莫不是有什么贵客临门吧?”房良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轻笑,轻声说道:“确实是来了一些贵客。”然而,话刚说到一半,他便突然闭口不言,似乎觉得再继续说下去也没什么必要。
房良转身离去后,没过多久,便有一些人按捺不住好奇心,纷纷前来打探消息。毕竟,如此庞大的车队浩浩荡荡地进入雒阳,想要完全隐瞒住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