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翀闻言,瞬间恍然大悟,他点了点头,表示了对王西观点的认同。然而,就在这时,他们却未曾注意到,在那看不见的暗处,长乐公主、淮南王以及永嘉公主等人正静静地观察着这一切。
对于他们这些身处权力中心的人来说,皇室成员的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有时候,人数过多反而容易引发猜忌与疑虑,为家族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与危机。
对于房俊而言,他深知在这个波谲云诡的朝堂之中,他只需要一个能够深得李二信任的人作为盟友便足够了。因为在这个权力斗争的漩涡里,他身边的皇室成员越多,就越容易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也就越容易被人无端怀疑,甚至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自从李二高瞻远瞩地开启了宣武门继承制以来,李唐家族中那些姓李的宗亲,乃至那些与皇室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人,都仿佛看到了希望之光,开始蠢蠢欲动,妄图通过各种手段来试探自己是否拥有那份上苍赋予的天命,能否登上那至高无上的皇位。
房家作为朝中左相之家,权势显赫,而房俊更是年轻有为,如今更是坐拥两县之地,掌握着大片的土地和资源。
尽管这两县之地广袤无垠,但由于地处偏远,人口稀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然而,随着时局的变迁,现在的情况正在逐渐发生变化,这片土地也开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房俊深知,如果此刻他与皇室中的人过从甚密,交往甚笃,那么这无疑会给李二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不安。毕竟,在权力斗争中,任何一丝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甚至导致整个朝局的动荡不安。
王西作为房俊的智囊团成员,心里非常清楚房俊这样做的深意和明智之处。至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房家并没有任何谋反的念头和举动,他们只是在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自己的地位和利益。
在当前的局势下,即便是那些拥有五姓七望之称的强大世家,这些能够左右王朝兴衰的庞然大物,在此时此刻也绝对不敢轻举妄动。
他们深知,在任何一个时代,如果想要制造一些事端或者引发一些变革,都必须顺应时势、因势利导。这正是那些世家能够历经数百年风雨洗礼而依然屹立不倒的根本原因所在。
就如同现在,房家作为朝堂中的一股重要力量,他们的每一个举动都备受瞩目。我们需要紧紧跟随房家的步伐,因为他们所做出的每一个判断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绝对不会是毫无根据的胡言乱语。毕竟,在这个波诡云谲的朝堂之中,任何一步走错都可能万劫不复。
李唐的统治目前依旧坚如磐石,尤其是有着李二这样的明君在位,他睿智果敢、深谋远虑,基本上不太可能出现什么大的问题。
所以,在这种局势下,造反这种事情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根本没有成功的可能性。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一定要与皇室进行合作。
毕竟,李唐皇室本来就是外来者,他们的根基并不稳固。说得更难听一点,他们身上流淌的可是蛮夷的血脉,这与我们本土的世家大族有着本质的区别。
因此,在选择合作伙伴这一至关重要的环节上,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具备敏锐的洞察力,仿佛置身于纷繁复杂的迷雾之中,需以慧眼辨明真伪,以免不慎被卷入那些无谓且棘手的纷争旋涡之中,难以自拔。
在世家的眼中,李唐之人仿佛是被历史推到前台的无奈之选,他们的统治地位似乎总是带着一丝勉强与不稳固。
假若时机成熟,有更为合适的机会摆在眼前,那些世家大族定会毫不犹豫地联起手来,力图推翻李唐的统治,重建一个新的秩序。
其实,回望过往,那些世家也并非没有尝试过扶持其他势力,以期能与李唐分庭抗礼。然而,遗憾的是,那些被寄予厚望的势力,与李唐相比,实在是相差甚远,无论是在实力、声望还是影响力上,都完全不在一个级别之上,根本无法对李唐构成真正的威胁。
更何况,李唐背后还有着陇西李氏这样历史悠久、实力强大的后盾支持,其根基之稳固,绝非一朝一夕所能撼动,想要颠覆其地位,简直比登天还难。
而房俊对于李氏的态度,显然也是复杂而微妙的。他并非不认可李二皇帝的卓越能力与辉煌成就,对于李唐王朝的开创之功也是心怀敬意。
然而,当目光转向李氏家族的后续接班人时,他的心中却不由自主地泛起了疑虑与担忧。
毕竟,连李承乾这位堂堂太子都能做出那般荒唐不羁之事,谁又能保证其他李氏子弟不会步其后尘,重蹈覆辙呢?太子尚且如此,其他皇室成员岂不是更加不堪,更加难以让人寄予厚望?
王氏家族对于房俊的这种态度,自然产生了深深的误解,误以为房家有意要放弃对李唐的支持,转而寻求其他出路。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简单明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