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叩谢陛下!”
冲朱标重重叩首后,李俨气势陡增,正色言说。
“臣尤记得,灭倭一战过后,陛下言说我朝当熄武事,休养生息。”
“那时候陛下命梁国公、姚广孝推行农业保险,任沈三石兴办朝廷商行,稳定粮价,准百姓更改农籍。”
“当时臣虽无贺表称颂陛下功德,可心中却是感激涕零。”
“觉陛下非好勇擅兵,只知征伐之雄主。更乃是体恤百姓,爱民如子之仁君。”
“可眼下.....眼下......”
李俨猛然一顿,声音也跟着颤抖了几分。
“眼下见朕下令对西南用兵,你便对朕失望了?”
“臣不敢!”李俨表情惶恐,当即出声。
“只是臣当时记得陛下说过,两年内我朝当休养生息,不再兴兵。”
“可仅仅半年过后,便又有大战。”
“安南不臣,兴兵讨逆不算,陛下更是打算趁势安定云南全境,诛灭吐蕃,肃清安南。”
“臣不知此次西南战事要持续多久,臣更不知西南战事结束,我朝百姓能有几日的安稳时日!”
随着李俨声音落下,此刻的蓝玉早被他这番狂悖言语震惊的说不出话来。
就连静坐一旁,起先抱着看热闹心态的老朱,此时也不由正襟危坐。
毕竟从一开始,蓝玉、老朱,甚至就连朱标也自认为李俨顶多会因为征战西南耗费国库,最多也不过发几句牢骚,哭一哭穷。
可让老朱和蓝玉没想到的是,李俨这憨货不说他们户部将要出钱多少,反而直接痛斥朱标穷兵黩武。
那一字一句,就差指着朱标鼻子骂他好战虐民了!
数秒过后,反应过来的蓝玉猛地一脚上去,直接将跪在地上的李俨踹翻在地。
“陛下息怒,李俨狂悖,末将这便将他带下去好好教训!”
“你蓝玉什么时候也与李俨有了私交?”
见朱标眸光冷淡,默默打量着自己。
蓝玉也是明白他的这点小心思自然瞒不过朱标,他教训李俨并打算将李俨带走教训,实则是担心朱标一怒之下直接治李俨的罪。
此刻事情败露,蓝玉轻叹口气,同李俨一并跪向朱标道。
“回陛下的话,臣与李俨并无私交。为其开脱也不过是想到他主管户部多年无过。”
“陛下,户部尚书尤为主要。一来要平衡朝中每年各项开支,二来还要敬劝天家。”
“因此李俨性子耿直,于户部尚书之位最为合适。”
国库的每一项开支都要经过户部,所以户部尚书最主要的自然也是清廉二字。
蓝玉所说敬劝天家自然也是必要。
倘若户部尚书并非耿直直谏之人, 皇帝奢靡所需花费便不敢直谏。
到时候便是任由皇帝拿着国库的银子盖宫殿,修庙宇,不顾朝廷官员的俸禄,不管天下百姓的死活。
所以似李俨这样憨直之人,自然也是户部尚书最合适的人选。
同样!
听到蓝玉竟有此见识,原本抱着死谏之心的李俨,此刻也不由侧目,略有诧异的看了眼旁边的蓝玉。
不过也就在李俨对蓝玉生出些许敬意之时,主位上的朱标却轻声打断道。
“李卿所言,应是不少朝臣想说却又不敢说。”
“是否惩治,朕自有定论。”
“是。”
待蓝玉起身站到一旁后,朱标看向李俨正色问道。
“李卿,朕且问你。”
“你所言种种,可是要谏朕穷兵黩武?”
见李俨默认,朱标继续道:“朕且问你,何为穷兵,何为黩武?”
“穷,竭尽所有也,黩,轻率妄动罢。竭尽兵力,兴兵伐战,想来李卿口中的穷兵黩武不只是这些吧!”
朱标将手搭在膝上,眸光深邃看向眼前的李俨。
“士林评价帝王穷兵黩武,往往后面便要加上一句民不聊生。”
“想来李卿最想谏的并非是朕竭尽兵力,好战兴兵。”
“想来李卿最想谏的,乃是朕不知与民休息,不知恩待百姓吧。”
“这.....陛下乃仁君雄主,微臣不敢。”
即便此刻的李俨惶恐跪拜,可朱标却明白自己这话也算是说到他心坎儿里去了。
不只李俨。
在朝中文臣、士林学子,甚至是千百年滚滚洪流中的所有儒生眼中,穷兵黩武之所以成了评价帝王的贬义词。
实际上乃是耗尽兵力后,朝廷没有精力去恩待境内百姓。
如此说来的话,这穷兵黩武四个字,朱标断然不认。
“朕且问你!”
“我朝虽多次兴兵,可是否有哪一次让战火波及到我大明百姓?”
“没....没有.....”
“那我朝多次兴兵,朕是否因兵力不足,强征百姓从军入伍,使得百姓骨肉亲离?”
“没.....”
“说朕穷兵黩武,可多次战事下来,我朝粮价是否失调?百姓是否因粮价激增,难以过活?”
“我大明境内的百姓,日子究竟是越来越好。还是民不聊生,哀鸿遍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