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分行的事情,假如认真查下去,恐怕并不会有好结果。
人在做,天在看。
即使你说的天花乱坠,即使你一再声称“老子就是为了工作”,即使你采购的书、送的书都有账可查,一定会有说不清楚的漏洞。
出于保护干部考虑,也因为刘行长担任一把手没多久。如果他刚一上任就有中层干部被检察机关带走调查,确实没办法向总行交代。所以,省行就紧急调离李卫东,并且向延安分行员工宣布:延安分行一把手免职。
只要把你弄走,眼不见,心不烦,延安行的员工,特别是那些曾经被李大行长痛斥过的员工怒火消了一多半,李卫东自己再通过一些战友或者朋友找找关系,省行通过有关机关给当地检察机关打打招呼,这事情就不了了之了。
因为,无论结果如何,起因是为了拉存款,至于该不该买书,或者该不该在哪里买书,其实都成了次要的问题。
而且员工只要能吃到自己喜欢的工作餐,比如“洋芋擦擦”、“羊肉饸络”之类符合地方特色的可口饭菜即可,你李卫东带来的厨子赶紧地、麻溜地滚蛋!
谁去延安行接替李卫东——接手这一个烂摊子?
这是省行领导头疼的问题。
一天晚上,梓涵陪同纪委书记牛振天前往高新路口的一家餐厅,当梓涵在楼下等其他行领导的时候,牛书记的司机告诉他一个惊人的消息:听说你要去延安工作了,是一把手!
梓涵和牛书记的交往,源于几年前的一件事情。
牛书记的亲戚在河北某地担任旅游局领导,由于平时为人耿直,得罪了不少人。这种偏远县域的阶级斗争十分激烈,此公被举报,后被检察机关羁押审查。虽然家属找到了一位京城着名的刑辩律师,但牛书记还是觉得有些不放心,希望一个懂行的人陪同他一同前往京城与律师沟通一下,研究一下这个案件有没有转机,看看有没有可能做无罪辩护。
牛书记找到梓涵,梓涵欣然接受,陪书记一同前往京城,走之前书记还给徐行长请过假,徐行长了解了此事,便直接说按照出差处理,而牛书记坚持所有出差费用都由他自己承担。
当时,他的这种举动让梓涵钦佩不已。作为行领导,这种事情即使走了公家的差旅费也没有什么,但是他觉得自己是纪委书记,如果自己不能以身作则何以服众?
这件事情虽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最后律师的意见也没有被检察机关采纳,牛书记的这位亲戚也受了很多罪,特别是他坚持认为自己无罪,所以就受到更多的磨难,也是令人无奈和唏嘘。
从此,牛书记和梓涵便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书记与几位副行长也经常小聚一下,方便的时候他也会叫上梓涵,因为书记的酒量确实一般,基本上属于“程咬金三板斧”,几杯之后就歇菜了。梓涵的酒量还行,而且有些“二杆子”劲儿,几次酒场上的出色表现,让领导们甚是开心。
不过,刚才司机说的话是真的吗?梓涵十分疑惑,觉得像是在做梦。
带着疑惑吃完饭,今天,他感觉喝酒也不在状态,虽然内心的答案一直是否定的,但万一这就是真的呢?席间大家说的都是工作方面的事情,没有一位领导给梓涵明示或者暗示,牛书记也显得很淡定,只字未提延安的事情,也没有说关于梓涵可能提拔的事情。
看来,是梓涵想多了。不,应该是牛书记的司机在逗梓涵呢。
两天之后,延兵找到了梓涵。
延兵将要去延安,接一把手。
他告诉梓涵,法律处这里由梓涵负责,他极力推荐了梓涵,而行领导也认同。
梓涵有些始料不及,又似乎有些水到渠成的感觉。
上市以后,银行的部门称谓发生了变化,“处室”改称呼为“部门”,处长、副处长的称呼也变更为总经理、副总经理。此时,梓涵依然是法律合规部副总经理,但加了一个“括号”——主持工作。
作为法律部门的“主持”,梓涵主政一个部门,顿时感觉身上有千钧的重担,有些喘不过气来。
之前,总行法律合规部对于全辖的法律合规体系进行了改革,总行的稽核部变更了内部审计功能,将这部分职能并入法律合规部。
省行随之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将原来的地市稽核中心撤并,人员归法律合规部管理,渭南稽核中心的王志敏成为法律合规部副总经理,主抓内部审计工作,其他稽核中心的原主任、副主任成为督导,同时将退二线的刘东明,还有营业部原主任冯家栋调入法律合规部担任督导。
原来稽核部的众多人员调入法律合规部,由于办公条件有限,这些人员都在四楼改造后的大办公室(原市行的会议室)办公。
法律合规部一下子就成为省行机关大部室,人员将近三十人,总经理、副总经理、督导、高级经理等管理人员就六七个人,所以,管理这样一个部门绝非原来那样简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