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看你,考了九十八分,那两分怎么扣的?这么简单的题都能错,一天天在想什么呢?"李芳把试卷拍在茶几上,眉头紧锁,一脸恨铁不成钢的表情。
我叫林小满,是一个普通的中学语文老师,也是这个故事的旁观者。故事发生在我们村,确切地说,是在我堂弟李浩的家里。
李浩站在客厅中央,低着头,双手紧紧攥着衣角。他今年十二岁,刚上初一,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今天学校月考,他考了九十八分,这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是高分,可在他家,却成了罪证。
"说话啊!"李芳用手指着李浩的额头,声音尖锐得像玻璃刮过黑板,"错的题都会做,为什么还错?你是不是上课又在开小差?还是心思根本没在学习上?"
李浩终于抬起头,眼圈通红,"我会做,就是粗心了!妈,你每次都这样,小妹考七十分你都说好,我考九十八你还不满意!"
"你这孩子说什么胡话!"李芳提高了嗓门,音量能震碎窗玻璃,"小月才五岁,考七十分已经很不错了。你都多大了,应该精益求精,不能有一丝一毫马虎!"说着,她又重重地叹了口气,仿佛对儿子太失望了,"你说说你,离满分就差两分,知不知道你这分数在班级里能排多少名?要是高考差两分,那是什么概念?"
李浩咬着嘴唇,没再争辩,转身冲出了家门。他的背影瘦削而倔强,消失在村口的夕阳里。
这已不是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场景。作为李浩的堂姐,我亲眼目睹了这一家人的相处模式——双标的爱,无尽的要求,和逐渐累积的叛逆。
"哎,现在的孩子啊,真是越来越难管了。"坐在沙发上的李浩爷爷摇了摇头,手里把玩着那杆陪伴他大半生的竹烟斗。
李芳没好气地回了一句:"还不是随你们老林家的人,越大越不懂事!我每天起早贪黑地忙,他倒好,连两个百分点都拿不稳!"
我坐在一旁,看着这一切,心里五味杂陈。作为村里的中学语文老师,我见过太多这样的家庭,父母把自己的期望强加在孩子身上,完全忽略了孩子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更可悲的是,这样的家庭不是个例,而是很多家庭的缩影。
"妈,我也回来了。"门口传来一个稚嫩的声音,紧接着是一个胖乎乎的小女孩,扎着两个羊角辫,笑容明媚得像是春天里最灿烂的花朵。
"小月,考试怎么样?"李芳立刻换上一副慈爱的面孔,快步走过去把小女孩抱在怀里。
"七十分!"小月得意地举起试卷,"妈妈,我考了七十分呢!"
"哎哟,我们家小月真棒!"李芳夸张地拍着手,亲了亲女儿的脸蛋,"来,妈妈看看错哪儿了?"
我站起身,端起茶杯准备去厨房添点热水。路过客厅时,听见李芳的声音温柔得能掐出水来:"小月这道题错得很有价值,妈妈帮你好好讲讲,下回就知道怎么做了,对不对?"
我的心猛地一沉。同一张试卷,同样的分数,换做是李浩,只会招来一顿责骂。
小月从母亲怀里挣脱出来,摇摇晃晃地走到我身边,仰起小脸问道:"堂姐,你为什么一直不说话呀?"
我蹲下身,与她平视,轻声问:"小月真觉得考七十分很好吗?"
"当然啦!"小月毫不犹豫地点头,"妈妈说我比弟弟聪明,所以我只要考七十分就很棒,弟弟要考一百分才行。"
这个答案像一记重锤敲在我的心上。我站起身,看着正在厨房里给李浩泡蜂蜜水以示"安慰"的李芳,突然明白了什么——这个家里,爱是有条件的,成绩才是衡量一切的标准。而"聪明"这个词,似乎也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
"爸,您怎么不说话?"小月眨巴着大眼睛看向正在抽烟斗的李爷爷。
李爷爷吐出一口烟,浑浊的眼睛若有所思:"小月啊,爷爷问你,你觉得自己聪明还是浩子聪明?"
小月歪着脑袋想了想,天真地回答:"当然是浩子哥哥啦!他学习那么好,上次数学还考了满分呢!"
空气突然凝固了一下。李芳从厨房里探出头来,脸上的笑容凝固了:"小月!谁教你胡说八道的?浩子才不聪明呢!他这次才考九十八分!"
场面一时有些尴尬。我轻咳一声,打破沉默:"李婶,我去做饭吧,大家都饿了。"
厨房里,香气四溢。我熟练地切着菜,脑海里却回响着小月天真的话语和李芳骤变的神情。这个家庭里,每个人的"聪明"都被标上了价格,只有达到某个分数,才配得上这个词。
"小满啊,"李芳突然出现在厨房门口,塞给我一些钱,"等下买点浩子的学习资料回来,他马上要期中考试了,得多下点功夫。小月的,不用买那么贵的,随便买点就好。"
我默默接过钱,忍不住问道:"李婶,为什么对浩子和妹妹差别这么大?浩子也很努力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