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我坐在窗前,看着外面的世界,却感觉与世隔绝。我不敢出门,不敢面对可能发生的一切,只能等待命运的审判。
三天后,门铃响了。透过猫眼,我看见几个警察站在门外。我的心脏几乎停止跳动,双腿发软几乎站不住。
"是田颖女士吗?我们接到报案,您涉嫌遗弃婴儿。"他们严肃地说。
我点点头,声音嘶哑:"是我..."
回到北方后,我被关押在看守所,每天望着小窗外的天空发呆。儿子的模样时常在脑海中浮现,我无法想象他现在过得怎么样。是被人收养了,还是...我不敢想。
在律师的帮助下,儿子的健康状况渐渐稳定下来。听说是因为被好心人及时发现,送到了医院抢救。我的心稍微宽慰了一些,但罪恶感却如影随形。
法庭上,婆婆作为证人出席,她的证词成为关键。当她讲述那天晚上发生的事时,我惊讶地发现,她在法庭上把大部分责任都推到了我身上,声称是我"失手"将孩子摔在地上,导致颅内出血,我是因为害怕承担责任才逃走的。
法官冷冷地看着我:"田颖,你有什么要为自己辩护的吗?"
我抬头,看着旁听席上那些或同情或谴责的目光,深吸一口气:"我有。"
我讲述了整个故事,从怀孕时的喜悦到产后的抑郁,从婆媳之间的矛盾到达成共识离开家的决定,再到后来生活的艰难和那可怕的一夜。
我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但我请求法庭理解一个母亲的绝望和挣扎:"是的,我犯了错,但我并不是故意遗弃我的孩子。我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婆婆在旁听席上冷笑:"编,继续编!你就是在怕承担责任!"
我看了她一眼:"妈,那晚你为什么要故意松手?如果你接住他,他就不会受伤了。"
婆婆的脸色变了,法官也注意到了这个细节:"请解释清楚。"
我平静地陈述:"那晚,我明明看见她松了手。我接不住孩子,不是因为我不想,而是因为我的身体条件不允许。但她是有选择松手或者接住的。"
婆婆激动地站起来:"你胡说八道!你血口喷人!"
这时,我的律师拿出一份录音:"这是警方从田颖手机中找到的记录,记录了田颖离开前夜与婆婆的对话以及事发的详细经过。"
录音中清晰地显示了婆婆的态度和那晚发生的事。婆婆的确在激动中说了一句"你为什么不自己摔死算了",虽然这话被解读为气话,但也证明了婆婆当时的愤怒情绪。更重要的是,录音中有一段婆婆亲口承认自己在气头上确实"可能没抓好"。
法官仔细听完录音,表情凝重:"被告,你是否认罪?"
我犹豫了。如果承认遗弃,也许能换来婆婆的解脱,但她儿子的声誉也会受到影响;如果否认...我看了看坐在旁听席角落里的丈夫,他一直低着头,不敢看我。
"我认罪,但我希望法庭能考虑我的特殊情况,我当时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最终以遗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两年。法官在宣判时说:"你作为母亲,虽然犯了严重错误,但考虑到你的处境和悔罪态度,本庭决定给予你改过自新的机会。但你必须接受心理治疗,并定期报告你的情况。"
走出法庭时,阳光刺得我睁不开眼。婆婆远远地站着,冷冷地看着我,没有说话。丈夫则快步走过来,拉住我的手:"颖,我们回家..."
我没有挣脱,但也没有回应他的拥抱。家?那里还是我的家吗?
回家的路上,小家伙坐在安全座椅上,好奇地看着窗外。我的儿子,他在那个暴风雨的夜晚被我遗弃后,被一对善良的老夫妻收养了,他们没有孩子,视他如己出。
丈夫欲言又止,最后只是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照顾好自己,也照顾好孩子,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回想起那段被我亲手撕裂的时光,那段因生产压力、婆媳矛盾和生活重担而崩溃的日子。我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但也因此在地狱的边缘被拉了回来。
回到小城后,我开始接受心理治疗。治疗师说我这是产后抑郁症加重大压力导致的行为失控。我终于明白,那天晚上的我不是真正的我,是绝望和孤独将我推向了深渊。
如今,我每月都要去看望儿子,给他带他喜欢的小玩具。那位收养他的老人已经把我当成了家人,常常邀请我去家里做客。婆婆偶尔会来电话,语气里有些歉意,但更多的是对我被轻判的不满。
生活还在继续,我找了一份远程工作,能够在家照顾孩子的同时保持一定的收入。丈夫的态度也慢慢发生了变化,他开始更多地参与家庭事务,虽然有时还是会显得笨拙,但我在他眼中看到了真诚。
那件事后,我开始学习心理学知识,不仅为了自己,也希望能帮助更多面临类似困境的女性。我成立了一个线上互助小组,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没想到很快吸引了许多人参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