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7章:古巷深处的青铜疑云
陈轩踩着青石板路走进苏州平江路古巷时,雨丝正斜斜打在黛瓦上,溅起细碎的水花。巷口“老徐古玩店”的木质招牌泛着油光,门帘被风掀起一角,露出里面架上琳琅满目的瓷瓶、玉器,却唯独不见店主徐老头的身影——半小时前,徐老头在电话里声音发颤,说“收了件要命的东西”,让他务必过来看看。
“徐叔?”陈轩掀开门帘,一股混合着樟木与老纸的味道扑面而来。柜台后没人,里间却传来轻微的响动。他刚走过去,就见徐老头抱着个半人高的木盒蹲在地上,花白的头发凌乱,手指还在不停发抖。
“陈小哥,你可算来了!”徐老头猛地抬头,眼里满是惊慌,“你看这东西……我昨天从一个外地贩子手里收的,当时只觉得是普通老物件,今早擦灰的时候,发现底下刻了字!”
陈轩蹲下身,目光落在木盒里的青铜器物上。那是一件青铜方彝,通高约四十厘米,器身布满云雷纹,腹部浮雕着兽面纹,锈色呈深浅不一的绿,看起来像是商周时期的形制。但真正让徐老头慌神的,是方彝底部——用软布擦去浮尘后,“妇好”二字的铭文清晰可见,旁边还缀着三道玄山氏特有的“三目纹”。
“妇好方彝?”陈轩指尖轻轻触过铭文,指尖传来青铜特有的冰凉质感。他眯起眼,天眼悄然开启,淡金色的光晕笼罩住方彝。下一秒,他眉头皱起——器身的云雷纹看似规整,实则有几处纹路的走向略显僵硬,而且锈色之下,隐约能看到极细微的现代工具打磨痕迹。
“徐叔,你收的时候,贩子怎么说?”陈轩收回手,看向徐老头。
“他说这是祖上传下来的,家里急用钱才出手,还拿了张民国时期的收藏证书复印件。”徐老头忙从抽屉里翻出一张泛黄的纸,“我当时看器型、锈色都像老的,又有证书,就按商周青铜器的行情收了,花了八十万啊!”
陈轩接过复印件,仔细看了看。证书上的字迹是手写的,盖着“苏州古物研究会”的章,日期是民国二十一年。但他用指甲蹭了蹭纸面,墨迹没有丝毫晕染——民国时期的墨水多为植物提取,历经几十年,墨迹边缘会有轻微扩散,而这张证书的墨迹却像现代打印机打印的一样规整。
“这证书是假的。”陈轩把复印件放在桌上,“而且这方彝,也不是真的妇好彝。”
徐老头的脸瞬间白了:“假的?可这锈色……我用盐酸试过,能掉锈啊!”
“是‘真锈假器’。”陈轩拿起放大镜,指着方彝腹部的兽面纹,“你看这里,兽面的眼睛本该是‘臣字眼’,但这只眼睛的弧度太圆,是现代仿品常见的误差。还有,玄山氏的三目纹,真品的三道纹路是‘上短下长’,这只方彝的三道纹却是一样长,明显是仿造者没吃透玄山氏纹饰的规矩。”
徐老头瘫坐在椅子上,双手捂着脸:“八十万……我这小店半年的利润都不够填这个坑。那贩子我还留了联系方式,现在打过去,已经是空号了。”
陈轩拍了拍他的肩膀,目光重新落回方彝上:“别急,这仿品的工艺不一般。你看器身的范线,做得很隐蔽,锈色也是用‘老铜皮贴锈’的手法做的——能做出这种水平仿品的,全国没几个团队,说不定能顺着这条线,找到之前跟我们作对的伪宝斋余党。”
他掏出手机,给小林发了条消息,让她查最近三个月苏州及周边城市的青铜器交易记录,尤其是涉及“妇好”“玄山氏”字样的藏品。随后,他从包里拿出玄鉴镜,对着方彝轻轻一照。镜光落在方彝上,原本看似自然的锈色下,突然显露出几处淡红色的光斑——那是现代焊接时留下的金属残留,只有玄鉴镜能照出来。
“你看这些红点。”陈轩把玄鉴镜递给徐老头,“这说明方彝的器身是用几块老铜片焊接起来的,不是整体铸造的真品。不过,仿造者能找到这么多老铜片,还能做出这么逼真的锈色,背后肯定有稳定的原料渠道和技术支持。”
就在这时,陈轩的手机响了,是国际刑警的李警官打来的。电话里,李警官的声音很急促:“陈轩,我们刚收到线报,伪宝斋的二当家没被抓,现在在苏州一带活动,专门伪造带玄山氏标记的青铜器,卖给民间藏家。你们那边有没有发现类似的仿品?”
陈轩眼睛一亮,指了指桌上的方彝:“刚收到一件仿妇好方彝,上面就有假的三目纹。李警官,你们有具体的追查方向吗?”
“线报说他在苏州郊区租了个仓库,用来做仿品。但我们不知道具体位置,只知道他每次交易都用不同的手机号,而且从不露面。”李警官顿了顿,“对了,他交易时会给买家一张‘民国收藏证书’,说是‘祖传凭证’,你们见到过吗?”
“见过,刚拆穿一张假证书。”陈轩站起身,“李警官,你们现在在哪里?我这有件仿品,或许能通过上面的金属成分,找到他们的铸造作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