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秋的寒风卷着枯叶拍打着窗棂,明兰正与盛老太太围坐在炭盆旁,商议着回京的行程。檀木桌上摊开着泛黄的舆图,墨迹标注着沿途驿站。盛老太太用银簪拨弄着炭火,轻声道:"待过了冬至,路上的雪该化得差不多了......"
话音未落,房妈妈跌跌撞撞冲了进来,鬓边的绢花歪斜,喘息着道:"老太太!大老太太......快不行了!"
明兰跟着盛老太太疾步穿过回廊,青石砖上结着薄霜,踩上去咯吱作响。大老太太的院落里弥漫着浓重的药味,丫鬟们红着眼圈抽泣。
帷幔低垂的病榻前,大老太太浑浊的眼珠在眼皮底下艰难转动,倏然睁开眼睛,枯骨般的手猛地抓住盛维和盛纭,挣扎着爬起来,蜡黄枯瘦的脸上泛着奇怪的红晕。
“娘亲,您怎么了,您说呀?”盛纭静静地抱着大老太太的身子,哭问道。
大老太太双目虚空,不知在看什么,嘴里喃喃了几声,忽然厉声大叫道:「……纾儿!我的纾儿!」凄厉的尖叫把一屋子的儿孙都吓呆了。
大老太太宛如魔怔了一般,哑声嘶叫着:「纾儿!……都是娘不好!娘没能护着你!」
盛维兄妹俩已是满脸泪水,大老太太一阵猛烈的咳嗽,脱力般地向后倒去,喉咙里爆发出一阵断断续续的嘶哑:「……纾儿,你,你放心,娘为你报仇了!那害了,害了你的贱婢,娘找到了!娘出去找了她几个州府……找到了!她以为卷走了钱,就能快活了,哈哈哈……没门!娘把她卖到了最下贱的煤井窑子里去,她死后……挫骨扬灰!……报仇了……报仇了……」
那笑声比哭的还要难听,明兰无法想象素来慈祥和气的大老太太,会露出这样异常狠毒的口气来,当初到底有多深的怨恨。
大老太太含恨离世,整个盛家沉浸在悲痛之中,哭声回荡在每一个角落,让人肝肠寸断。出殡那天,天空阴沉沉的,寒风凛冽,仿佛也在为大老太太的离去而哀伤。盛老太太因身体不适,无法参加葬礼,只能留在家里。
送葬的队伍缓缓前行,气氛凝重而肃穆。然而,就在队伍走到半路时,突然遭遇了一群流寇的袭击。这些流寇凶狠残暴,见人就杀,见财就抢,现场顿时一片混乱。
马车中的淑兰、品兰和明兰惊恐万分,她们来不及多想,急忙跳下马车,拼命地向前奔跑,希望能逃脱流寇的魔掌。慌乱中,明兰与其他人失散了,她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地方四处逃窜。
就在明兰感到绝望的时候,官兵们及时赶到,与流寇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流寇们见势不妙,纷纷落荒而逃。明兰松了一口气,但她仍然惊魂未定,不知道该往哪里去。
她像无头苍蝇一样在荒野中狂奔,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就是离那些可怕的流寇越远越好。突然,一匹快马从后面疾驰而来,明兰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人一把拎上了马背。
明兰吓得魂飞魄散,以为自己又落入了坏人的手中,她拼命地挣扎,想要挣脱束缚。然而,当她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时,她的身体突然僵住了。
“别怕,是我。”那个声音低沉而温柔,带着一丝关切。
明兰缓缓转过头,当她看清骑在马上的人时,心中的恐惧瞬间被惊喜所取代。竟然是顾廷烨!
盛家子女将大老太太的灵柩暂时放置在一户安全人家后,便匆匆忙忙地赶回了家。然而,当盛老太太发现盛明兰并未一同归来时,心急如焚的她不禁破口大骂起来。众人见状,无奈之下只得再次外出寻找盛明兰。
与此同时,顾廷烨带着盛明兰回到了营地。他关切地为明兰倒了一碗热茶,看着她瑟瑟发抖的双手,顾廷烨心中一阵酸楚。明兰端起茶碗,轻抿一口,热茶入喉,却未能驱散她内心的恐惧与不安。
直到此刻,明兰的心情仍未完全平复,她的手依旧有些微微颤抖。当她听闻顾廷烨如今已成为虞侯时,不禁诧异道:“你既已获此官职,理应上前线去立军功才是,留在这宥阳,怕是难以得到晋升啊。”
顾廷烨微微一笑,并未直接回答明兰的问题。然而,他心中的想法却被明兰一语道破。原来,顾廷烨之所以没有前往前线,其中缘由,明兰已然猜出了七八分。
盛明兰未曾料到顾廷烨会选择投身军旅,她不禁对他的勇气和决心心生钦佩。同时,她也暗自感叹,自己虽身为女子,却无法像顾廷烨那样随心所欲地去做自己想做之事。
正在此时,石头前来禀报,称流寇已被清扫干净,盛家的人也正在四处寻找盛明兰。顾廷烨听闻后,决定让明兰回家去。临行前,他还特意递给明兰一支袖箭,并嘱咐道:“若遇危险,记得使用。”
此刻正值深夜,万籁俱寂,街道上空无一人,唯有漆黑的夜幕笼罩着这片土地。盛明兰独自一人走在这寂静的街道上,心中不禁有些忐忑不安。
突然间,一个黑影从暗处窜出,拦住了盛明兰的去路。盛明兰定睛一看,原来是个流寇!她心中一惊,连忙举起手中的袖箭,毫不犹豫地射向那流寇。只听“嗖”的一声,袖箭如闪电般疾驰而出,准确地击中了流寇的腿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