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成长**:麦独孤出生于英国兰开夏郡。他在曼彻斯特大学学习医学,后在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深造。早期他在英国从事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之后前往美国,先后在哈佛大学、杜克大学等校任教。他的学术生涯跨越多个领域,对心理学的多个分支都有涉足,在心理学界颇具影响力,同时也积极参与各种学术交流和社会活动。
- **强大心理学哲学**:麦独孤是策动心理学的创始人,强调本能在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本能是人类一切行为的驱动力,每一种本能都伴随着特定的情绪和目的。例如,求食本能伴随着饥饿感和获取食物的目的。他提出人类具有多种本能,如逃避、好奇、好斗、生殖等,这些本能相互作用,构成了人类复杂的行为和心理现象。与当时流行的行为主义观点不同,他重视个体内部的心理动力因素,强调心理学应研究行为背后的目的和动机,为理解人类行为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对后来的动机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 82. 爱德华·桑代克(Edward Lee Thorndike)
- **人生成长**:桑代克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威廉斯堡。他从小热爱学习,展现出对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在卫斯理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后,他前往哈佛大学师从威廉·詹姆斯,并在那里开始了对动物学习的研究。后来转至哥伦比亚大学,在卡特尔的指导下完成博士学业。毕业后,他在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任教长达 40 年之久,期间进行了大量关于动物和人类学习的实验研究。
- **强大心理学哲学**:桑代克提出了联结主义学习理论,通过着名的“猫开笼取食实验”得出结论。他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这种联结是通过不断尝试错误而形成的。他还提出了三条学习定律,即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准备律强调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练习律指出练习次数越多,联结越牢固;效果律表明满意的结果会加强联结,不满意的结果则会削弱联结。桑代克的理论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为后续学习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如在教学中强调练习和反馈的重要性。
### 83. 卡尔·拉什利(Karl Spencer Lashley)
- **人生成长**:拉什利出生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戴维斯。他在西弗吉尼亚大学获得学士学位,之后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跟随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约翰·华生学习,并获得博士学位。他的学术生涯主要在哈佛大学和芝加哥大学度过,致力于研究大脑与行为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动物大脑的实验研究,为神经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强大心理学哲学**:拉什利通过一系列损毁实验研究大脑功能定位问题。他发现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在学习和记忆等功能中具有广泛的协同作用,而不是特定功能只局限于某一特定的狭小脑区。他提出了均势原理和总体活动原理,均势原理认为大脑皮层的各个部分几乎以均等的程度对学习发生作用;总体活动原理指出大脑是以一个整体来进行活动的,学习和记忆的效率与大脑受损伤的面积大小有关,而非损伤的部位。拉什利的研究挑战了当时流行的严格的大脑功能定位学说,推动了对大脑功能整体性和可塑性的认识,为现代神经心理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 84. 所罗门·阿施(Solomon Eliot Asch)
- **人生成长**:阿施出生于波兰华沙,幼年时随家人移民美国。他在纽约城市学院获得学士学位,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他在斯沃斯莫尔学院任教期间,开展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社会心理学实验研究,其研究成果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对理解人类的从众行为和社会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 **强大心理学哲学**:阿施以其着名的从众实验而闻名。在实验中,他让被试者在明显错误的群体判断面前做出选择,结果发现很多被试者会屈从于群体压力,做出与自己判断不符的错误回答。这一实验揭示了个体在群体环境中容易受到他人意见的影响,即使这种意见与自己的认知相悖。阿施的研究强调了社会情境对个体行为和判断的强大影响力,表明从众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为深入研究群体心理、社会影响和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实证依据,对社会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85. 穆扎费尔·谢里夫(Muzafer Sherif)
- **人生成长**:谢里夫出生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他在伊斯坦布尔大学学习哲学和心理学,后前往美国深造,在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进行研究工作。他曾在多所美国大学任教,包括俄克拉荷马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谢里夫致力于研究群体行为和社会冲突等领域,通过一系列巧妙设计的实验,为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