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章:倩女幽魂,般若禅寺
次日清晨,太阳接近出来,大清早就有几个军士手持木棍,呼呼喝喝地来巷子里驱赶人群。
醒过来的黄三与其他人一样,公平地挨了两棍子后,便在军士的有意驱赶下,缓缓向城门口蠕动。
等挪到了城门口,黑暗刚好散去,太阳也东升,于是城门在吆喝声里大开,军士们止步留下,而其余人,包括黄三在内,则依旧朝着南边而去。
黄三也不知道去哪,或者该去哪,他只是和很多人一样,顺着别人的方向往前走。至于前面有什么,会遇到什么这都是之后的事,而不是眼下。
眼下,他们都是往南走。
如此在沙海中走了约摸二十多里,黄三跟随众人来到一处山崖下。
此时,山崖下搭了五个草棚,其中空了三间,只有两间草棚有和尚在发放吃食。
所谓的吃食是一小碗小米粥、一些咸菜和一张巴掌大的面饼。
依照先前的惯例,这些东西每个人都可以上前领上一份。
黄三和其他人一样,排队领了小米粥、咸菜和面饼,站在一旁吸吸溜溜地吃完后,便在和尚的指挥下,背着领来的竹篓,到山上去背石头。
和尚们要在山崖开凿千佛洞,供养千佛,那凿下来的石头自然不可能就扔在洞前。
而敦煌城,无论是城池修缮,还是建房修路,也都需要这些碎石,所以黄三等人便需要将这些装满石头的竹篓,背到敦煌城去。
至于报酬,就是他们刚吃过的小米粥、咸菜和面饼。
吃食只有一顿,但是黄三等人却要往返两趟,因为他们身上背的竹篓属于各个寺庙的庙产,用完了自然要还回去。
至于说不还,全程监工的和尚可不是客气的。他们纵然不过1级沙弥,但也不是一群苦力所能挑衅的。
要走二十里地还背篓,这样确实麻烦。不仅对于黄三等人,对和尚来说,其实也是如此。
但是,和尚们仍然是这样操作。
究其原因,也不过是,只有这样黄三这样的民夫也才能消化完吃食,浪费完一天的光景,从而保证他们明天还会出现在千佛洞。
奴役别人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而和尚们明显很擅长这门学问。
行尸走肉般地在敦煌混了半个月,就在黄三忍受不住,想要做点什么以改变处境之时,一直负责发放吃食的般若寺大和尚智空在黄三吃完小米粥、咸菜和面饼后,便在两个小沙弥的陪同下向着黄三走了过来。
走到黄三近前,形如匠人,肤色粗糙的大和尚智空,很是和颜悦色地对黄三双手合十施了一礼:“施主有礼了。”
狼吞虎咽的黄三猝不及防下赶紧慌乱地双手合十回礼。
两人见过礼,大和尚智空上下打量了黄三一番,开口询问道:“我看施主神采气度,不像凡人,不知有何难处,沦落至此?”
黄三也知道,大和尚智空无缘无故不会来查户口,于是故作犹豫一番,而后方才历经心路挣扎般支支吾吾地答道:“某姓张,祖籍河东,家中排名第三,故而大家都喊我一声张三郎。”
大和尚智空疑问:“哦,姓张,可是河东张氏?”
黄三面露难色:“惭愧,惭愧,算是远亲。”
大和尚智空似乎明白了黄三的意思:“施主既然是大户出身,却是不知为何如此落魄?”
黄三闻言,又支支吾吾了一会儿,方才小声回复:“不敢诓瞒大师,只因我不幸陷入贼手,又为贼人胁迫……任了伪职……使祖宗蒙羞……这才逃命至此……”
大和尚智空瞧见黄三窘迫,也就信了黄三几分,于是心满意足地表明了自己的意图:“阿弥陀佛,红尘苦海,多灾多难……贫僧见施主慧根不浅,可愿入我佛门,做个佛子?”
黄三闻言愣了一会儿方才醒悟一般跪倒在地,痛哭流涕:“承蒙大师垂怜,张三愿皈依门下,侍奉大师,侍奉佛祖……”
大和尚智空见黄三如此实抬举,心中得意的同时,弯腰将黄三搀扶起来,给他拍了拍身上的灰尘后,便将杂事丢给两个沙弥,自己领着黄三一路回了般若寺。
智空所在寺庙,是敦煌雷音寺下辖八十一寺之一,因主修《般若经》,故名般若寺。
至于智空,他是般若寺主持之下的三个主事之一,因为出家前是个远近闻名的匠人,极善雕刻佛像,再加上本身修为也不差,修行不到三十年就已经是2级高功,所以一直被般若寺主持委以重任,专门负责般若寺的外事及礼佛等事。
换句话说,智空在般若寺,是个能说得上话的实权人物。故而,他想引荐黄三入寺修行,这事自然不可能有不成的道理。
与智空进了般若寺,又沐浴净身三日,等到了吉日,黄三便与其他新招收弟子一道在大殿里剃度出家。
负责给黄三剃度的是般若寺主持智障,一个八十来岁,形容枯槁的老僧。
之所以要他来剃度,便是借此检验入寺弟子的根骨,考验入寺弟子的心性,也好以后做区别对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