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若不依,分明是叫姨娘操心。
你们奶奶又多病多痛,家务也忙。
我原是个闲人,便是个街坊邻居,也要帮着些,何况是亲姨娘托我。
我免不得去小就大,讲不起众人嫌我。
倘或我只顾了小分,沽名钓誉,那时酒醉赌博,生出事来,我怎么见姨娘?
你们那时后悔也迟了,就连你们素日的老脸也都丢了。
这些姑娘小姐们,这么一所大花园,都是你们照看,皆因看得你们是三四代的老妈妈,最是循规遵矩的,原该大家齐心顾些体统。
你们反纵放别人任意吃酒赌博,姨娘听见了,教训一场犹可,倘若被那几个管家娘子听见了,她们也不用回姨娘,竟教导你们一番。
你们这年老的,反受了年小的教训,虽是她们是管家,管的着你们,何如自己存些体统,他们如何得来作践?
所以我如今替你们想出这个额外的进益来,也为大家齐心,把这园里周全得谨谨慎慎,使那些有权执事的看见这般严肃谨慎,且不用她们操心,她们心里岂不敬服。
也不用替你们筹画进益,既能夺得她们之权,生你们之利,岂不能行无为之治,分她们之忧?
你们去细想想这话。”
家人都欢声鼎沸说:“姑娘说得很是。
从此姑娘奶奶只管放心,姑娘、奶奶这样疼顾我们,我们再要不体上情,天地也不容了!”
刚说着,只见林之孝家的进来,说:“江南甄府里家眷昨日到京,今日进宫朝贺。
此刻先遣人来送礼请安。”
说着,便将礼单送上去。
探春接了,看道是:“上用的妆缎蟒缎十二匹,上用杂色缎十二匹,上用各色纱十二匹,上用宫绸十二匹,官用各色缎纱绸绫二十四匹。”
李纨也看过,说:“用上等封儿赏他。”
因又命人回了贾母。
贾母便命人叫李纨、探春、宝钗等也都过来,将礼物看了。
李纨收过一边,吩咐内库上人说:“等太太回来看了再收。”
贾母因说:“这甄家又不与别家相同,上等赏封儿赏男人。
怕展眼又打发女人来请安,预备下尺头。”
一语未完,果然人回:“甄府四个女人来请安。”
贾母听了,忙命人带进来。
那四个人都是四十往上的年纪,穿戴之物,皆比主子不甚差别。
请安问好毕,贾母便命拿了四个脚踏来,她四人谢了坐,待宝钗等坐了,方都坐下。
贾母便问:“多早晚进京的?”
四人忙起身回说:“昨日进的京,今日太太带了姑娘进宫请安去了,故令女人们来请安,问候姑娘们。”
贾母笑问道:“这些年没进京,也不想到今年来。”
四人也都笑回道:“正是,今年是奉旨进京的。”
贾母问道:“家眷都来了?”
四人回说:“老太太和哥儿,两位小姐并别位太太都没来,就只太太带了三姑娘来了。”
贾母道:“有人家没有?”
四人道:“尚没有。”
贾母笑道:“你们大姑娘和二姑娘这两家,都和我们家甚好。”
四人笑道:“正是。
每年姑娘们有信回去说,全亏府上照看。”
贾母笑道:“什么照看,原是世交,又是老亲,原应当的。
你们二姑娘更好,更不自尊自大,所以我们才走得亲密。”
四人笑道:“这是老太太过谦了。”
贾母又问:“你这哥儿也跟着你们老太太?”
四人回说:“也是跟着老太太。”
贾母道:“几岁了?”
又问:“上学不曾?”
四人笑说:“今年十三岁。
因长得齐整,老太太很疼,自幼淘气异常,天天逃学,老爷、太太也不便十分管教。”
贾母笑道:“也不成了我们家的了!
你这哥儿叫什么名字?”
四人道:“因老太太当作宝贝一样,他又生得白,老太太便叫作宝玉。”
贾母笑向李纨等道:“偏也叫作个宝玉。”
李纨等忙欠身笑道:“从古至今,同时隔代,重名的很多。”
四人也笑道:“起了这小名儿之后,我们上下都疑惑,不知哪位亲友家也倒似曾有一个的。
只是这十来年没进京来,却记不得真了。”
贾母笑道:“岂敢,就是我的孙子。
人来!”
众媳妇、丫头答应了一声,走近几步。
贾母笑道:“园里把咱们的宝玉叫了来,给这四个管家娘子瞧瞧,比他们的宝玉如何?”
众媳妇听了,忙去了;半刻,围了宝玉进来。
四人一见,忙起身笑道:“唬了我们一跳。
若是我们不进府来,倘若别处遇见,还只当我们的宝玉后赶着也进了京了呢。”
一面说,一面都上来拉他的手,问长问短。
宝玉忙也笑问好。
贾母笑道:“比你们的长得如何?”
李纨等笑道:“四位妈妈才一说,可知是模样相仿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