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人等仍不肯放手,到底是宝钗果断,说道:
“放手吧,随他去。”
袭人只得放手。
宝玉笑道:
“你们这些人原来重玉不重人啊!
你们既然放了我,我就跟着他走,看你们守着那块玉能怎样?”
袭人心里又着急起来,还想拉他,只是碍着王夫人和宝钗在场,又不好显得太轻浮,恰好宝玉一撒手就走了。
袭人连忙叫小丫头在三门口传告茗烟等人:
“告诉外头照应着二爷,他有些疯疯癫癫的。”
小丫头答应着出去了。
王夫人、宝钗等进来坐下,问袭人是怎么回事,袭人便把宝玉的话详细说了一遍。
王夫人、宝钗很不放心,又叫人出去,吩咐众人伺候着,听听和尚说些什么。
不一会儿,小丫头传话进来回禀王夫人说:
“二爷真有些疯了。
外头小厮们说,里头不给他玉,他也没办法,如今人出来了,求着那和尚带他走。”
王夫人听了,说道:
“这还得了!那和尚说什么了?”
小丫头回道:
“和尚说要玉,不要人。”
宝钗问:
“不要银子了吗?”
小丫头说:
“没听见说。
后来和尚和二爷两个人有说有笑,说了好多话,外头小厮们大多听不懂。”
王夫人说:
“糊涂东西!听不明白,学也总能学得来吧。”
便叫小丫头:
“你把那小厮叫进来。”
小丫头连忙出去把小厮叫进来,小厮站在廊下,隔着窗户请了安。
王夫人便问道:
“和尚和二爷的话,你们不懂,难道学也学不来吗?”
那小厮回道:
“我们只听见说什么‘大荒山’,什么‘青埂峰’,又说什么‘太虚境’,‘斩断尘缘’这些话。”
王夫人听了也不明白。
宝钗听了,吓得两眼直瞪,半句话也说不出来。
正要叫人出去把宝玉拉进来,只见宝玉笑嘻嘻地进来说:
“好了,好了!”
宝钗仍是发愣。
王夫人问道:
“你疯疯癫癫地说些什么?”
宝玉说道:
“我说的是正经话,又说我疯癫。
那和尚和我原本就认识,他不过是想来见我一面。
他哪里是真要银子,也就是当化个善缘罢了。
说清楚后,他自己就飘然而去了。
这不是好了吗!”
王夫人不信,又隔着窗户问那小厮。
小厮连忙出去问了门口的人,进来回话说:
“和尚果然走了。
还说:‘请太太们放心,我原本不要银子,只要宝二爷时常到我那里去去就行。
诸事只要随缘,自有一定的道理。’”
王夫人说道:
“原来是个好和尚,你们问他住在哪里了吗?”
门口的人说:
“奴才也问了,他说我们二爷知道。”
王夫人问宝玉:
“他到底住在哪里?”
宝玉笑道:
“这个地方说远就远,说近就近。”
宝钗没等他说完,便说:
“你醒醒吧,别老是沉迷在里头!
现在老爷、太太就疼你一个人,老爷还吩咐叫你在功名上求上进呢。”
宝玉说道:
“我说的不就是功名吗?
你们不知道,‘一子出家,七祖升天’呢。”
王夫人听到这话,不觉伤心起来,说道:
“我们家的运气怎么这么差?
一个四丫头口口声声要出家,如今又多了一个。
我这样的日子还有什么过头!”
说着,大哭起来。
宝钗见王夫人伤心,只好上前苦苦劝慰。
宝玉笑道:
“我不过说了句玩笑话,太太又当真了。”
王夫人止住哭声说:
“这些话也是能乱说的吗!”
正闹着,只见丫头来回话:
“琏二爷回来了,脸色大变,说请太太回去说话。”
王夫人又吃了一惊,说道:
“随便些,叫他进来吧,小婶子也是旧亲,不用回避了。”
贾琏进来,向王夫人请了安。
宝钗迎上去,也问了贾琏的安。
贾琏回话说:
“刚才接到我父亲的书信,说病重得很,叫我立刻去,要是晚了,恐怕就见不到面了。”
说到这里,眼泪便掉了下来。
王夫人问道:
“信上写的是什么病?”
贾琏说道:
“写的是一开始感冒风寒,如今成了痨病。
现在情况危急,专门派一个人连日连夜赶来的。
说要是再耽搁一两天,就不能见面了。
所以回来告诉太太,侄儿必须马上就去。
只是家里没人照管,蔷儿、芸儿虽说糊涂,到底是个男人,外头有了事,还能传个话。
侄儿家里倒没什么事,秋桐天天哭着喊着不愿意在这里,侄儿叫了她娘家的人来把她领走了,倒省了平儿好些气。
虽说巧姐没人照应,好在平儿心地还不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