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甄家仆包勇投靠贾府
包勇本是江南甄家的仆人,甄家被抄家治罪后,甄老爷在边关戴罪立功,写信将包勇举荐到贾府。这一安排虽有些不合常理,但也反映出甄家在遭遇变故后的无奈之举。包勇带着甄老爷的推荐信,来到贾府求见贾政,期望能在贾府谋得一席之地。
投靠过程中,包勇见到贾政后,恭敬地呈上书信。贾政看过信后,决定留下包勇,并与他平等攀谈起来。贾政对甄家的情况十分好奇,尤其询问了甄家宝玉的状况。包勇详细讲述了甄宝玉的一段奇事,称甄宝玉曾大病一场,死了半日又苏醒过来。他说自己走到一座牌楼,被一个姑娘领到庙里,见到好些柜子和册子,还看到无数女子,有的变成鬼怪,有的成了骷髅。此后,甄宝玉便改了脾气,不再热衷于以往的玩乐,而是专心念书,还能帮着老爷料理家务。
这一描述与贾宝玉神游太虚境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甄宝玉的经历暗示他看到了金陵十二钗命运的预示,从而彻底改变了自己的行为。这一转变与贾宝玉形成鲜明对比,贾宝玉依旧“顽固”,未因“警幻仙子”的点化而改变。两个宝玉的不同表现,耐人寻味,也反映出续书作者对甄府和贾府的统一构思,试图让两家的宝玉都“改邪归正”。
包勇的到来对贾府后续情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被描绘成前八十回焦大醉骂之后,贾府新崛起的忠仆形象。在贾府逐渐走向衰败的过程中,包勇的忠诚或许能为贾府带来一丝正气。然而,他毕竟是甄家的仆人,其投靠贾府也暗示着甄家与贾府命运的紧密关联。甄家的抄家是贾府衰败的预演,包勇的到来仿佛是一种警示,提醒着贾府众人危机的临近。同时,他对甄宝玉转变的讲述,也为后续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可能会引发贾府众人对自身命运的思考,以及对家族未来的担忧。
4.水月庵风月案曝光
水月庵风月案的具体内容是贾芹借着管理水月庵中被收留的戏班人员之便,在庵里与女尼喝酒作乐、鬼混,行为放荡不堪。这一丑事严重违背了道德伦理规范,也损害了贾府的声誉。
曝光过程颇具戏剧性。贾政在去衙门前,发现院内贴着揭露水月庵黑幕的传单,上面详细描述了贾芹在庵内的淫乱行为。虽然小说始终没有明确指出告发者是谁,但从作者含蓄的笔端可以推测,很可能是芳官。因为贾芹曾打过芳官的主意,芳官不从,且他和尼姑喝酒时芳官也不参加。“人文版”《红楼梦》中,赖大问贾芹到底得罪谁了,贾芹猛然想到一个人后便没了下文,这含蓄地交代了芳官接下来可能面临的悲惨命运。
这一事件引发了强烈的反应。贾政看到传单后,怒不可遏,他一向注重家族的名声和道德规范,对这种伤风败俗的行为绝不容忍,当即命赖大去水月庵把相关人员抓回来,要彻查此事的真伪。
贾芹在领过水月庵的月钱后,正和几个戏子喝酒作乐,赖大突然闯入,让他惊慌失措。随后,贾芹和水月庵的众人一起被带回了贾府。平儿听说水月庵出事后,将此事告知了凤姐,平儿错将水月庵听成了铁槛寺,凤姐听闻铁槛寺出事,心虚之下当场吐血。原来,在第十五回里,王熙凤曾在馒头庵拆散一桩婚姻,得了三千两银子,逼死两条人命,她害怕此事被牵连出来。
在处理这件事时,贾政一心想要查明真相,维护家族的声誉和规矩,展现出他严肃、正直的一面。而贾琏则考虑到贾府的名声,在贾芹的哀求下,决定帮他开脱罪责。他说服赖大不要将看到贾芹喝酒淫乱一事说出来。贾琏这么做,一方面是出于亲情,毕竟贾芹是贾家的子弟;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维护贾府的颜面,不想让这件丑事闹大,以免影响贾府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声誉。但这种处理方式只是暂时掩盖了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贾府内部管理混乱和道德败坏的问题,反而可能会让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加速贾府的衰败。
三、人物分析
1.贾政
在《红楼梦》第九十三回中,贾政的言行举止充分展现出他严肃、正直的性格特点,以及在处理事务时的态度和决策,这些都对贾府的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
当得知贾府田庄送田租的车子被地方官府扣押时,贾政迅速做出反应。他写了帖子让周瑞家的前去打探消息,并要求将车子和物品要回来。这一行为体现出他对家族产业的重视,面对外部威胁时果断采取措施,试图维护家族的利益,展现出他作为家族管理者的责任感。
在甄家仆人包勇带着荐书前来投靠时,贾政看过书信后,决定留下包勇,并与他平等攀谈,询问甄家的情况。他对甄宝玉的转变表现出好奇,这显示出他关心家族子弟的成长和发展,注重家族的文化传承和道德规范。
而在处理水月庵风月案时,贾政的严肃、正直体现得淋漓尽致。当他看到揭露水月庵黑幕的传单后,怒不可遏,立即命赖大去抓人彻查此事。他不能容忍家族内部出现这种伤风败俗的行为,一心想要维护家族的名声和规矩。这表明他坚守道德底线,对违背伦理的行为零容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