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紫英进贾府推介四件洋货,其中的母珠引起了贾政的注意。他饶有兴致地赏玩着母珠,思绪却渐渐飘远,联想到了家族的危机。他不禁想起了贾雨村,觉得他还算便宜的了。又想到甄家,从前与贾府一样功勋赫赫、世袭爵位、起居富贵,彼此还时常往来,可不多几年,甄家就被抄了原籍的家财,至今杳无音信。
贾政心中忧虑,意识到家族看似繁华,实则暗藏危机。他深知自家虽无刁钻刻薄之行,却缺乏德行才情,不过是白白地衣租食税。他担忧贾府也会像甄家一样,在不经意间走向衰败。此时的贾政,对家族命运充满了担忧和思考,他明白家族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却又不知该如何力挽狂澜,只能在心中默默祈祷家族能躲过这场潜在的危机。
7.仕途起落
贾政任学政期间,凭借“秉公办事,凡属生童,俱心服之至”的良好表现,赢得了吴巡抚的保举。皇上念其勤勉,擢升他为工部郎中,这是他仕途上的一次重要升迁。此次晋升,不仅是对他任学政时工作的认可,也让他在朝廷中的地位有所提升,贾府的声誉也随之更上一层楼。
然而,命运的转折总是突如其来。贾元春、王子腾去世后,工部将贾政保列一等,皇上念其勤俭谨慎,放了他江西粮道一职。这本是一次新的机遇,可他却在这次任上遭遇了仕途的滑铁卢。
在江西粮道任上,贾政不谙吏治的弱点暴露无遗。他被家仆李十儿等蒙蔽,对下属的贪污腐败行为未能察觉和制止,导致名声受损。最终,他以“不谙吏治,被属员蒙蔽”的罪名被参回京。
导致贾政仕途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自身能力来看,他虽为人正直,有一定的学识,但缺乏实际的官场经验和管理能力。他不懂得如何应对复杂的官场人际关系和事务,容易被他人利用。在外部环境方面,朝廷局势的变化、家族势力的兴衰都对他的仕途产生了影响。贾元春和王子腾的去世,使得贾府在朝廷中的靠山减弱,他也失去了一些支持和庇护。同时,官场的竞争和倾轧也让他难以招架。总之,自身能力的不足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共同导致了贾政仕途的起起落落。
8.获罪抄家
贾府获罪抄家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宝玉涉嫌包庇蒋玉菡,得罪了忠顺王,这为贾府埋下了祸根。忠顺王势力庞大,他的不满无疑给贾府带来了巨大的政治压力。同时,贾府私自接收江南甄家转移的家产,这种行为违反了朝廷的规定,一旦被发现,必然会受到严惩。
贾政在江西粮道任上,被家仆李十儿等蒙骗,导致名声受损。他不谙吏治,无法有效管理下属,使得府中贪污腐败现象滋生,这也成为了贾府获罪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元春、王子腾先后去世,贾府失去了在朝廷中的重要靠山,政治地位一落千丈。贾赦、贾琏在石呆子案善后过程中嫁祸于贾雨村,引发了贾雨村的报复。几个姓贾的远族接连被查,薛蟠在太平县闹出人命官司,这些事件都让贾府陷入了危机四伏的境地。而贾政对贾赦、贾珍、贾琏、凤姐、贾蓉及其他家族子弟违法乱纪的行为失察,向驿站拿车、贾芹水月庵掀翻风月案两起事件,他也被贾琏蒙蔽,未能及时制止和处理,进一步加剧了贾府的危机。
在抄家过程中,贾府上下一片混乱,多年积累的财富和珍宝被洗劫一空,家族的尊严和荣誉也荡然无存。贾政作为贾府的当家人之一,他在其中应承担一定的责任。他虽然为人正直,想做好官、管好家,但他的迂腐和不谙世情使得他无法有效地应对家族面临的各种问题。他对家族子弟的教育和管理不够严格,对府中事务的监管也存在漏洞,导致家族内部矛盾丛生,违法乱纪行为不断。
抄家对贾政和整个家族产生了毁灭性的影响。对贾政来说,他一生的努力和期望都化为泡影,家族的衰败让他痛心疾首。他原本想通过自己的努力维护家族的荣耀,却没想到最终落得如此下场。他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痛苦之中,却又无力回天。对整个家族而言,抄家使得贾府从一个钟鸣鼎食的贵族之家沦为了平民百姓,家族成员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失去了财富、地位和尊严,不得不面对生活的困境和社会的歧视。曾经的繁华景象一去不复返,只留下一片凄凉和衰败。
9.人物结局
抄家后,蒙北静王、西平王看顾,荣国府世职失而复得,贾政袭职。然而,这并未让他感到欣慰,家族的衰败已成定局,他深知世职不过是徒有其名。
贾政本就不擅长理家,面对家计萧条、入不敷出的困境,他更是手足无措。他查看家仆花名册,背着手踱来踱去,却想不出任何办法。众人皆知他不知当家立计,只能干着急。此时的他,只能依靠贾母主持大局,可贾母年事已高,精力有限,贾府的情况依旧每况愈下,甚至不得不典房卖地,诸事省俭,却仍难以维持生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