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贾母丧礼中,为了避风头,贾政诸事从简。鸳鸯替他感到不值,而事实也如鸳鸯所料,贾母的财产在出殡当天就被贼寇洗劫一空。贾政连失单都不敢据实上报,声称“咱们动过家的,若开出好的来反担罪名”,尽显无奈与悲哀。
趁丁忧无事,贾政向贾琏交代了家事,随后带上贾蓉扶着贾母、凤姐、黛玉、秦可卿等人的灵柩回南安葬。回程路过常州毗陵驿地方,他见到宝玉披着一领大红猩猩毡的斗篷前来拜别。宝玉出家后,圣上赏了一个“文妙真人”的道号,贾府兰桂齐芳。但此时的贾政已无心关注这些,家族的兴衰荣辱在他心中已如过眼云烟。
经历了家族的衰败,贾政的心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从一个满怀期望、想要光宗耀祖的封建家长,变成了一个心灰意冷、无力回天的老者。他意识到自己一生坚守的正统观念和努力,在命运面前是如此的渺小和无力。最终,他只能嘱咐家人在外把持家事,在内相互相助,不要再像从前那样散漫,但他也明白,贾府的辉煌已一去不复返,自己的人生也只能在这无尽的遗憾和落寞中走向终点。
三、贾政的人物性格
1.端方正直
贾政为人端方正直,在多个方面都有明显体现。在孝顺贾母方面,他对贾母极为敬重,时刻将贾母的意愿放在首位。日常中,他会定期向贾母请安,关心贾母的生活起居。在家庭聚会时,他也总是陪伴在贾母身边,听从贾母的安排,尽力让贾母开心。例如,在各种节日家宴上,他都会积极参与,营造出和睦的家庭氛围,以尽孝道。
在管教子女方面,他一心想让子女走正道,光宗耀祖。对宝玉,他期望其能读书识字,考取功名,走仕途经济之路。当宝玉做出违背他期望的行为时,如与优伶交往、荒废学业等,他会严厉地进行管教,甚至不惜动用家法,以让宝玉改过自新。这体现了他作为父亲对子女的责任感和对家族未来的担忧。
在为官方面,他也想做好官,秉持公正。任学政期间,他“秉公办事,凡属生童,俱心服之至”,展现出了正直的为官态度。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朝廷效力,为百姓谋福祉。
这种端方正直性格的形成,与他所受的教育和成长环境密切相关。他自幼好读书,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等观念深深烙印在他心中。在荣国府这样的贵族家庭中,家族的传统和规矩也要求他成为一个正直、有担当的人。同时,他作为贾府的重要当家人,需要维护家族的声誉和地位,这也促使他在为人处世中坚守正直的原则。
2.迂腐固执
贾政的迂腐固执在多个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在不谙世情上,他虽一心想做好官,却对官场的复杂和潜规则一窍不通。在江西粮道任上,被家仆李十儿等蒙蔽,对下属的贪污腐败行为毫无察觉。他只知按规矩办事,却不懂得灵活变通,无法应对官场中的各种复杂局面,最终以“不谙吏治,被属员蒙蔽”的罪名被参回京,仕途遭受重创。
在教育子女方面,他的迂腐固执也十分明显。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认为读书考取功名是唯一的正途,对宝玉寄予厚望,期望他走仕途经济之路。然而,他不理解宝玉的性格和兴趣,对宝玉喜欢诗词歌赋、与姐妹们相处等行为极为反感。当宝玉与蒋玉菡交往、金钏儿投井等事件发生后,他不问缘由,直接对宝玉动用家法,进行严厉的惩罚。这种粗暴的教育方式不仅没有让宝玉走上他期望的道路,反而让宝玉对他更加反感,父子关系愈发紧张。
在家族管理上,他同样表现出迂腐固执。他虽身为贾府当家人之一,但不常管理府中大小俗务,对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视而不见。他没有意识到家族内部的矛盾和危机,对贾赦、贾珍、贾琏等家族子弟的违法乱纪行为失察,未能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制止和纠正。
这种迂腐固执的性格对他个人和家族都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对他个人而言,仕途上的挫折让他的抱负无法实现,一生的努力付诸东流。在家庭中,他与子女的关系疏远,无法得到子女的理解和尊重。对家族来说,他的管理不善加速了贾府的衰败。他没有能力应对家族面临的各种问题,使得贾府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陷入困境,最终走向了抄家的悲惨结局。
3.慈父一面
贾政虽常以严父形象示人,但他对宝玉也有慈爱的一面。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贾政带着一众清客游览新建成的大观园,让宝玉为各处景点题对额。宝玉才思敏捷,妙语连珠,所题之对额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贾政表面上对宝玉的表现时而批评、时而嗔怪,但实际上内心对宝玉的才华是认可和赞赏的。他带着宝玉一同游览,给予宝玉展示才华的机会,这本身就是一种关注和培养。
元妃省亲时,采用了宝玉的作品,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贾政对宝玉才华的肯定。他将宝玉的作品呈给元妃,说明他相信宝玉的能力,希望宝玉能得到元妃的赏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