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嬷嬷与凤姐、贾琏的互动,让我们看到了旧时奶娘在贾府既享有一定待遇又受到身份限制的生活境况,同时也揭示了封建社会等级制度、家族观念以及社会资源分配等方面的现象。
五、赵嬷嬷的人物形象意义
1.反映封建社会等级制度
赵嬷嬷的行为和地位宛如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严苛与复杂,而这一制度在贾府中有着具体且深远的体现和影响。
从赵嬷嬷的地位来看,她身为贾琏的奶妈,虽因哺育之恩在贾府享有一定特殊待遇,但本质上仍是仆人身份。当贾琏和王熙凤邀请她上炕喝酒吃菜时,她执意不肯,而是选择在小杌前的脚踏上坐下。这一行为充分表明她内心深处对主仆身份界限的清晰认知,不敢有丝毫逾越。在封建社会等级制度下,身份地位的差异是不可触碰的红线,即使受到主子的礼遇,赵嬷嬷也时刻谨记自己的仆人身份,不敢僭越。
在与贾琏、王熙凤交谈时,赵嬷嬷言辞恭敬,始终保持着谦卑的态度。她为儿子谋职时,也是以委婉、恰当的方式提出请求,不敢有丝毫冒犯。这种说话的分寸感,正是等级制度在人际交往中的具体体现。在贾府,不同等级的人之间交流有着严格的礼仪规范,下人必须对主子保持恭敬,否则就会被视为失礼,受到严厉的惩罚。
等级制度在贾府的日常生活中也有着诸多体现。贾府的主子们享受着奢华的生活,居住在宽敞华丽的房屋中,穿着绫罗绸缎,吃着山珍海味。而像赵嬷嬷这样的仆人,则居住在简陋的房间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他们不仅要为主子们提供各种服务,还要遵守严格的规矩和纪律,稍有不慎就会受到责骂或惩罚。
这种等级制度对贾府的影响深远。一方面,它维护了贾府的秩序和稳定,使得主子们能够有效地管理家族事务。但另一方面,它也加剧了主仆之间的矛盾和隔阂。仆人长期处于被压迫的地位,心中难免会产生不满和怨恨,这种情绪一旦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引发冲突和反抗。同时,等级制度也限制了个人的发展和自由,使得贾府的人才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利用,最终导致家族的衰败。
赵嬷嬷的行为和地位生动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特点,而这一制度在贾府的具体体现和影响,也为我们深入了解封建社会的本质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样本。
2.体现人性的复杂
赵嬷嬷为儿子谋职等行为,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人性的复杂,既有为家人的私心,又闪烁着处世的智慧光芒。
为儿子谋职一事,充分凸显了赵嬷嬷的私心。在贾府这样的大家族中,有一份差事意味着稳定的收入和一定的地位。赵嬷嬷深知这一点,所以她不遗余力地为儿子争取机会。她先是找贾琏,后又转向王熙凤,不放过任何可能的途径。这种为家人竭尽全力的行为,是出于对儿子未来的担忧和关爱,是一种本能的私心。她希望儿子能在贾府有立足之地,过上好日子,这是人之常情,也是亲情的体现。
然而,赵嬷嬷在为儿子谋职的过程中,又展现出了非凡的处世智慧。她没有一味地蛮干,而是懂得审时度势。当贾琏没有落实儿子的工作时,她迅速调整策略,把目标转向更有决策权的王熙凤。见到王熙凤后,她没有直接提出请求,而是先巧妙地拉近与王熙凤的关系,营造出轻松融洽的氛围。她替王熙凤说话,让王熙凤大胆喝酒,显示出自己的随和与亲近。接着,她打感情牌,提及自己对贾琏的养育之恩,又以年老体衰、需要照顾儿子为由示弱,让王熙凤难以拒绝。她还善于把握时机,提到府里建造大观园用人之际,暗示王熙凤此时安排自己儿子做事是顺理成章的。这种对人情世故的精准把握,体现了她的智慧和谋略。
赵嬷嬷的人性复杂还体现在她的分寸感上。尽管她为儿子谋职心切,但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仆人身份。在与贾琏、王熙凤相处时,她时刻谨记主仆有别,言行举止都十分得体。她不会因为自己是贾琏的奶妈就骄纵无礼,也不会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这种在追求个人利益时的自我约束,进一步体现了她人性的复杂。
赵嬷嬷身上既有为家人的私心,又有处世的智慧和分寸感,这种人性的复杂使她成为《红楼梦》中一个鲜活而立体的人物形象。她的行为反映了人性的多面性,也让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中人们在复杂环境下的生存之道。
3.丰富《红楼梦》的人物群像
赵嬷嬷这一人物形象宛如一颗独特的明珠,在《红楼梦》璀璨的人物群像中散发着别样的光芒,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人物体系。
赵嬷嬷的独特性首先体现在她的身份上。她既非贾府高高在上的主子,也不是普通的底层仆人,而是贾琏的奶妈。这种特殊身份使她在贾府中处于一种微妙的位置,既与主子有着特殊的情感纽带,又保留着仆人的本分。她能自由出入贾琏夫妇的房间,与他们随意交谈,受到一定的尊重,但又时刻谨记主仆有别,不敢逾越身份界限。这种独特的身份设定,为作品增添了新的人物层次和关系维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