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阳光斜斜切进医馆雕花窗棂,在青砖地上投下忍冬花架的碎影。叶承天转身从墙角陶盆里拔起一株忍冬苗,根部裹着的红胶土还带着潮气,几缕须根从土团里探出来,像婴儿攥紧的细指。他用浸过甘草水的棉纸裹住根部,指尖抚过藤蔓上细小的绒毛——那绒毛在晨光里泛着银星般的光泽,原是昨夜新抽的嫩茎,每片叶芽都蜷曲成小小的逗号,藏着待放的芬芳。
“东边坡地的晨雾最浓,”他将苗轻轻搁进竹篓,挨着半蔫的茶芽,藤蔓恰好搭在那颗带芽的茶籽旁,“忍冬藤蔓爬成架,花开时像给茶园织了道金纱帐。”采茶女指尖触到苗茎上的绒毛,凉丝丝的触感混着泥土的腥甜,忽然发现最顶端的新叶竟自然舒展成“安”字纹——两片对称的叶尖微微上扬,叶脉在阳光下透出浅绿的经络,分明是草木用生长写下的药方。
竹篓里的忍冬苗歪倚着茶籽,嫩芽尖正巧碰着茶芽焦卷的边缘,像是在给同遭寒露的伙伴敷贴。叶承天看着她发间沾的茶籽绒毛,忽然想起方才敷药时,她后背的肺俞穴在茶籽膏的温热里泛出淡红,如同春雪初融的土地透出的生机。“草木最懂人的疾苦,”他指腹轻触那片“安”字纹叶尖,绒毛簌簌落在她掌心,“你看这叶子,未开花时便先写了‘安’,等藤蔓爬满竹架,晨雾里的花香便是最好的安神汤。”
采茶女捧着竹篓起身,忍冬苗的影子在青石板上摇曳,与她腕间淡青的脉络重叠成趣。藤蔓上还有未褪的晨露,顺着“安”字纹的叶尖滴落,正巧打在那颗带芽的茶籽上——嫩芽尖抖了抖,像是得了某种昭示,鹅黄的叶尖竟悄悄转向忍冬苗的方向,仿佛知道今后的晨光里,会有金黄的花盏替它挡住寒湿的雾岚。
医馆木门吱呀合上时,檐角铜铃被风撞出清响。采茶女低头望着竹篓里的新客:忍冬苗的根须在棉纸里静静呼吸,茶籽的嫩芽与忍冬的“安”字叶尖相映成趣,连那半筐蔫茶芽似乎也得了慰藉,焦卷的边缘竟泛起极淡的新绿。原来这世间草木早有灵犀,将安抚的良方藏在每道天然的纹路里,等着懂它的人在某个晨光漫漶的时刻,轻轻拾起这捧带着露水与希望的馈赠。
晨露中的药园课:
新芽的升降之道
晌午的药园浸在蜜色阳光里,青石板小径被晒得发烫,边缘生着几簇开败的辛夷花,粉白花瓣落在砖缝间,像谁随手揉碎的云絮。阿林蹲在竹篱围成的茶圃前,指尖拨弄着新翻的腐叶土,潮气混着茶芽的清苦漫上来,沾得指甲缝里都是春天的气息。他盯着刚冒头的茶芽尖儿,嫩黄的叶芽顶着未褪的种壳,有的直直朝上,有的却贴着地面打了个旋儿,才慢慢昂起头来。
竹篱另一侧的柴胡畦里,叶承天正单膝跪地,目光落在一株刚破土的柴胡苗上。浅紫色的茎秆半伏在土面,两片初生的披针形叶子贴着泥土舒展,像婴儿攥紧后又松开的手掌,直到第三片叶子才陡然拔高,嫩尖儿朝着东南方微微颤动,仿佛在承接某缕特定的阳光。他的指尖悬在苗茎上方寸许,迟迟未落下,袖口沾着的甘草粉被风一吹,簌簌落在柴胡苗周围,倒像是给这株小生命撒了把碎金。
“师父,您看这茶芽,”阿林捏着两株形态迥异的茶苗转身,阳光从他发间漏下来,在胸前投下细碎的光斑,“有的芽尖儿直愣愣往上钻,有的却先在地上爬半圈才抬头,莫不是生了病?”他说话时,手中那株伏地的茶芽正蜷曲着茎尖,叶片边缘泛着极淡的紫,像是在泥土里打了个滚,沾了身晨露的凉气。
叶承天这才回过神来,眼角的笑纹里盛着阳光,伸手接过那株伏地的茶芽:“哪里是病,这是草木在练‘升降功’呢。”他指尖抚过柴胡苗贴地的叶片,薄如蝉翼的叶肉下,脉络清晰如婴儿的掌纹,“你看这柴胡,头两片叶子非得贴着地长,把肝气都敛在土里,等攒够了劲儿,第三茎才猛地窜起来——就像人要先沉得住气,才能抬得起头。”
阿林凑近细看,柴胡苗贴地的叶片果然泛着深紫,与拔高的嫩尖儿的浅绿形成鲜明对比,仿佛土地的浊气与天光的清阳在叶片上打了个结。叶承天的手指在叶片上轻轻一按,竟有淡淡的药香漫出,混着泥土的腥甜,像是草木把天地的道理都酿成了气味:“肺主宣发,肝主疏泄,柴胡先伏后升,正是应了‘欲升先降’的医理——就像那采茶女的咳嗽,看着是肺气往上冲,实则是脾胃的浊气没降下去,堵了肺的路。”
他忽然起身,袍角带起一阵风,吹得药园里的艾草轻轻摇晃,苦香扑面而来。走到连翘丛边时,他摘下一枚横生的枝条,新抽的芽尖儿并不朝上,反而顺着枝条向两侧伸展,叶片呈对生状,像蝴蝶收拢的翅膀:“朝上的芽,得了太阳的生发之气,走的是表,能治外感风寒,就像麻黄、桂枝,都是直愣愣往上长的主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