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庆对他俩说:“丰收负责沟口6个楼区域的施工管理,以及燕子沟的单身宿舍、食堂建设管理工作;春雨负责另外6个楼及12栋平房区域的施工管理。”
“师傅,行,没问题。但我得提点意见,这沟叫死孩子沟,名字不太好,以后家属来了问起来,不好回答。”李春雨说完,高丰收也点头称是。
王国庆问道:“那你们觉得叫什么好呢?”
李春雨眨眨眼,想起奎龙家门前的路,说道:“师傅,我记得咱们保东有一条路叫向阳路,就在我家前面。向阳这个名字寓意好,我建议这条沟叫向阳街,您看行吗?”
王国庆点了点头,转而问大家:“你们觉得这个名字怎么样?”
大家纷纷表示认可,王国庆便安排李春雨从革命性角度撰写一份报告。
报告上报后,三线筹备指挥部极为重视,专门开会进行研究。
很快,领导指示将该沟命名为向阳街。
于是,修建图纸上的“死孩子沟”改为了向阳街,死孩子沟沟口的施工指示牌也换成了向阳工地。
多年后,杜开海回忆刚到这里的情形时说道,那天会后,王科长带他和老魏前往工地。
一路上,老魏给他介绍了不少情况。
厂区工地的每条山沟都有人在测量,省三线设计所的同志已经在压儿山的山上山下的旧房扎营许久了。
那段时间,辽西山脉分布着许多三线工地。
压儿山东南角三十公里外,有一处较早建设的工地;压儿山西北则有三工地、四工地等三线企业。
轰炸声不时传来,抢时间就是最好的备战,三线设计所的同志一边测量一边设计。
选好址,画出厂房基础图,施工队便立即开工建设基础。
地方民工团看到厂址定在哪里,路就修到哪里。
工地上轰轰烈烈的场面让杜开海大开眼界,几百面红旗在压儿山下随风飘扬,见证着三线建设的队伍奋斗的身影。
建厂房、修桥、垒护坡、砌保坎、搭涵洞,各参战单位和地方军政安排的同志、领导齐心协力,不分昼夜地奋战于此。
他们来到老疙瘩沟,工程队的人正在热火朝天地施工,修护坡的、挖基础的、扎钢筋的、预制支柱、天梁、模板的,人员众多,熙熙攘攘。
他们穿过人群,来到一位穿着绿军装的领导身旁。
王国庆走上前,喊了一声:“报告!”
一位身材微胖、圆脸的中年人转过身来,王国庆小声地向他汇报情况。
此人身高约1.67米,身着没有领章帽徽的军装,脚上穿着反毛皮鞋。
杜开海认识他,他叫宋东方,是保东的造反派,颇有名气。
王国庆回头招呼他俩过来:“见到领导也不知道主动点。”
“没有,得等您汇报完,我们才好请示汇报。”
宋东方笑着说:“真是文化人,话都说得这么漂亮。”
说着,宋东方主动走上前来握手,“欢迎加入三线建设队伍,不用介绍,我认识你,杜开海,对吧?”
“对、对,领导,太厉害了,咱俩在保东好像没什么接触,您怎么认识我的?”
“你在保东基建管大车,负责运料计数,这可是个有实权的岗位,那些大车车老板都怕你,我怎么会不知道你呢!”
“领导英明,我佩服。”
宋东方与两人握手后,招呼包宏业:“来,来,我给你介绍一下,包宏业,你们基建业务的主要领导,三线副总指挥,三大队总指挥。”
“您好,您好!”
“老包,这位是基建施工员杜开海。”
介绍完这位,又过来一位,宋东方接着介绍:“这位也是你的主要领导,三线副总指挥,民兵团政治委员兰小柱。”
“您好,您好!”
厂区工地上杜开海与宋东方交谈之际,李春雨、高丰收跟着佟三枪来到了家属区工地。
家属区工程进展颇为迅速,负责施工的三大队是省基建先进单位。
1969年9月15日,根据省军区七一三指挥部指示,市领导组织基建总队开会布置任务,会上安排包宏业带领三大队在9月末进驻锦海地区二工地。
会后,西部三线指挥部的一位同志带领包宏业等三十人的小分队来到威宁,与兰小柱会合,大家乘车、骑马抵达八叉公社,和先期到达的省三线设计所的同志见了面。
明确任务后,包宏业安排小分队在死孩子沟搭建简易房和地窨子,随后他带着一名队员回到锦海,组织动员人员、整理装备、筹备充足的粮草,之后又返回沟里。
很快,木工车间、砖瓦生产车间、预制板及石料加工点在山沟里相继建成。
与此同时,兰小柱组织的民兵团也把简易道路修到了这里。
10月2日,地方同志与从保东来的三线筹备组成功会面。
经过几个月的相互配合,施工任务完成得相当出色。
每天从沟外运来的钢筋、木材、水泥、沙子,经过加工车间的加工,变成了成品或半成品,充分保证了工程材料的需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