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部确定死孩子沟为住宅一期建设地点后,三大队积极配合测量、选址、平整土地、挖槽以及砌基础等工作。
凡是自己搭建的简易房、地窨子影响住宅建设的,或是车间、加工点占据住宅位置的,统统搬到了不影响住宅建设的深沟里。
指挥部对三大队顾全大局的行为给予了表彰,三大队也将多次搬迁产生的费用通过财务报表及预决算上报给三线计财部门。
佟三枪带着李春雨和高丰收,先是与三大队负责家属区的同志见了面,随后又和后所工程队的梁队长碰了头。
李春雨看到部分平房主体已经建好,只是还没安装门窗,便和佟三枪商量,想搬到这里住。
他凑到佟三枪身边,小声说道:“大哥,咱们主要负责这边的工作,天天来回跑不太方便,不如就搬到这儿,你觉得咋样?”
李春雨嘴上虽说为了工作,可实际上是不想和大家一起在燕子沟办公室挤在一起打地铺。
一个屋里挤着十多个人,有人打呼噜、有人磨牙、还有人放屁,根本没法好好休息。
佟三枪睡眠质量好,他倒没考虑休息的事儿,只是从工作角度出发,觉得每天跑好几里路上下班确实不利于开展工作,于是说道:“等会儿组长来了,问问他的意见。”
李春雨和王国庆打交道多年,心里清楚这事多半能成,于是找来梁队长。
他一边从口袋里掏出卷尺量门窗尺寸,一边对梁队长说:“梁队长,麻烦你帮个忙,我想把这两三个屋子收拾一下,你帮忙找点材料。”
梁队长爽快地回答:“没问题,放心吧!”
梁队长年纪轻轻,还不到二十岁,个头不高,身形瘦削,可十分机灵。
他有个亲戚在锦海基建总队当领导,靠着这层关系揽到了这个活儿,随后带了十几位本村人前来。
公社大队对他们外出务工很是支持,因为这样能少分些粮食。
梁队长带来的人,基建三大队会提供粮食和补贴,这些费用最终都会算进三线建设成本里。
这是总队领导从三线指挥部争取来的政策,民兵团也享有同样待遇,只不过他们的费用先从民兵费用里支出,之后再从三线固定基金转付。
每人每月能拿到三元补贴,还有28斤粮食,虽说粮食不太够吃,但也不至于挨饿,当然,前提是要完成相应的工程量。
要是有加班或者超量生产的情况,三线现场施工员会核算工时并发放加班费。
梁队长答应帮忙后,马上安排两名木匠去找材料做门窗。
王国庆在厂区把工作安排妥当,便骑着自行车来到家属区工地。
李春雨赶忙跑过去,汇报了想搬到工地住的想法,佟三枪和高丰收也过来附和,说这样对工作更有利。
王国庆看着李春雨,叮嘱道:“多把心思放在工作上,少耍些小聪明。”
批评完李春雨,王国庆又吩咐高丰收去协调一下口粮的问题。
虽说领导让少耍小聪明,但该用的时候还是得用,不然还得和十多个人挤在地上睡觉。
因为玻璃稀缺,每个窗户只能安一块,其余的就用三合板钉上。
没有床,就用砖头垫高,铺上木板当作床。
他们三人一间房,另外一间当作办公室。
之后,他们回燕子沟取回图纸、测量检测工具,顺路还带回了个人生活用品。
看着收拾好的房间,佟三枪不禁心想,李春雨这小子还挺有主意。
高文革回燕子沟取东西的时候,和管后勤的同志说了他们搬到工地的事,管后勤的同志答应每次开饭时给他们留三份伙食,由他们自己去取。
到了晚饭时间,佟三枪从他的小木箱里拿出一大把花生米和一瓶白酒,高文革、李春雨也拿出从保东带来的鱼干、马肉干,三人围坐在砖头搭成的桌子旁,喝起酒来。
几杯酒下肚,大家闲聊起来,高丰收好奇地问起佟三枪的家事。
佟三枪回忆道:“我父母是地主家的长工,我才五岁多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被地主卖了,我从小就在地主家干活。1946年,我参加了解放军……”
听完佟三枪的经历,李春雨说道:“老哥,我俩刚到这儿,对周边的山山水水、村子啥的都不熟悉,你是本地人,肯定清楚,给我们介绍介绍呗。”
佟三枪指着周边开始讲述:
“我是本地人,不过1947年离开后,这是第一次回来,说特别熟也算不上,多少还是知道点。
这样吧,我给你们讲讲在这儿听到和看到的事儿。
先说北面压儿山的两座山峰,小时候听大人讲,这山原来只有一个山峰,传说山上有个洞,里面住着鬼怪。
有个小孩子跑进去后,鬼怪关上了山门,把孩子扣下了,孩子的母亲拿着大斧头劈开了山顶,救出了孩子,从那以后,这山就叫压儿山,那个山谷就是斧头劈开的豁口。
嗨!当然,这只是传说,不太可能是真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