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防止这些东西被雨淋湿,他挨着西山墙盖起了仓房。
看到马保华盖了仓房,很多人家也纷纷效仿。
建房时,大家都想用最好的石头、砖头、门窗、大梁和檩条。
有能力的人去申请要材料,没能力的人就偷偷去拿。
十多天后,500多座仓房拔地而起。
这些建好的仓房,没有领导家的,也没有以厂为家的劳动模范家的,当然,部分工作太忙的修建科、军品等部门同志家也没有。
王国庆明白领导们其实也想盖仓房,于是找到刘忠臣说:“目前基建队安得志的队伍任务少,大家想趁着这段时间给领导家盖仓房。”
刘忠臣开会讨论了这件事,领导们觉得可行。
宋东方说:“盖吧!修建的时候,把厂里劳模、先进以及目前工作太忙的各家仓房一起盖了。当然,费用由各家自己出,具体出多少让财务核算一下。”
财务领导估算了一下,说大概十元钱。
宋东方、谢云旺率先交了钱,其他领导也纷纷交钱。
袁国岭交完钱后说:“李春雨建议把燕子沟住宅和石头山住宅改为团结街住宅区,他说了三点理由……”
大家听后都觉得不错,不久便下文正式改名。
安得志的人马来到向阳街、团结街,在领导、劳模等人家的房前屋后开始施工。
盖房过程中,后所梁队长十分热心,他带着几个人不计报酬地参与进来,各单位的下乡青年也组织起了队伍。
施工现场处处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男青年搬砖头、运水泥,女青年送水、搬木头。
十余天后,第二批100多间仓房顺利完工,这些整齐美观的仓房让家属区更有家的氛围了。
那些先建仓房的人看着花十元钱盖成的仓房比自己的好,只能在背后发几句牢骚。
李风顺家也借此机会建了仓房和围墙。
他家仓房的尺寸是自己定的,建好后,院子里的空地很少,主要是因为仓房及门斗廊道面积很大。
李春雨亲自设计了仓房和门斗廊道,廊道直接通向厨房门。
妈妈觉得这样不好,会遮挡阳光,但爸爸却说不会。
盖房的时候,李风顺与哥哥都插不上手,梁队长说用不着他们哥仨。
高文革家盖仓房时,高文革没干活,连他爸爸也没帮上忙。
那段时间,高丰收正忙着给厂领导家的仓房设计、施工。
高丰收在刘忠臣家盖仓房时,结合房前屋后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精心设计,设计得十分实用。
不仅有门房,还在门房边盖起了煤仓,在后院设计了一个晾衣架,位置恰到好处,领导非常满意。
刘忠臣又让他到宋东方、谢云旺等领导家帮忙看看,他根据不同人家的特点,设计了许多实用的设施。
几位领导家的仓房地面铺了砖头,靠外墙设有煤仓,仓房里还有钢管托架,架子上面可以搭放材料,下面可以存放物品。
领导们对他的设计十分满意,认为他做得非常好。
春夏之交,大家忙完单位的工作就忙家里的事,忙完家里又接着忙单位的工作。
安得志家的仓房是最后建的,王国庆让杜开海组织人手帮忙建设。
安得志一直忙着给别人家盖房,自己家建房的时候他都没在场。
当然,像他这样的人还有不少,比如李文化,他家建仓房时,他还在机床前忙着工作。
为了让先进们安心工作,刘海福安排麻三田负责配合安得志,将李文化、张小会家的仓房建好。
马保华的仓房盖好后,他还是每天去捡砖头。
有一天晚上,他来到砖瓦厂,看见砖瓦厂的领导正在训斥工人。
原来是砖瓦厂的工人不小心把一窑砖头烧废了,开裂的、变形的砖头堆满了整个窑。
开窑时,领导看到眼前这堆废砖,气愤不已,把工人大骂了一顿。
骂完后,他让大家回去休息,自己点着烟斗,吸着烟,看着窑里的废砖自言自语道:“妈的,这堆破东西可怎么处理?”
猫在砖垛后的马保华听到这话,赶忙从砖垛后走出来,忙不迭地说道:“领导,这事儿好办,好办得很!”
马保华突然冒出来,把领导吓了一跳,领导下意识往后退了半步,定睛一看,没好气地说:“老马,你这是要吓死人呐!”
“实在不好意思,领导。我刚听到您说这砖头坏了,您不要了,能不能把这些砖给我呀?”马保华满脸堆笑,讨好地说,“嘿嘿,我一着急,把您给吓到了,对不住啊。”
“你要?行,进窑把砖头拿出来,好的留下,坏的你拿走。记住,以后可别想着再拿好砖了。”
“您放心,领导!”
马保华赶忙叫来儿子们取砖运砖。
从沟里最东边运到最西边,还得爬坡,运到一半的时候,二儿子气喘吁吁地问:“爸,能不能先把砖运到路边,明天早上再爬坡运回家呀?”
马保华想了想,点头同意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