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安心正想解释二维码连的是务婆唱的古歌,副局长已经被前呼后拥地请去对面展位剪彩。吴晓梅突然站起来,银饰哗啦作响。她解开领口纽扣,露出后颈的星辰纹身,对着正在拍摄的摄像机唱起了《开天辟地歌》。
苍凉的调子像道闪电劈开广场的嘈杂。人群安静下来,连对面音响都调低了音量。务婆教的古歌没有伴奏,全靠喉音和气息转换,吴晓梅的声音在副歌部分突然嘶哑,却更添几分原始力量。
"咔擦!"龙安心回头看见电视台摄影师正对着吴晓梅的纹身特写。女主持人的话筒已经伸过来:"请问这是表演什么仪式?"
吴晓梅的汉语突然变得流利:"我在告诉祖先,有人把星辰纹注册成商标了。"她银簪上的小铃铛随着转头动作轻响,像在给这句话加注标点。
场面一度混乱。副局长低声训斥杨干部,摄影师却已经拍够了素材。穿冲锋衣的大妈们突然杀回来,把剩下的果脯抢购一空。龙安心手忙脚乱地找零时,发现最早吐掉果脯的那位正偷偷把样品塞进名牌包包。
日落前最后一波客流带来了转机。戴渔夫帽的美食博主尝过样品后,立刻架起手机直播:"老铁们看这个果脯的拉丝!"他掰开果肉展示纤维,"纯天然的古法制作..."直播观看人数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从200涨到8000。
龙安心正帮忙打包,突然听见有人用粤语问价。抬头看见花臂大哥牵着穿lo裙的姑娘,正是他在广州打工时的工友阿强。
"龙哥真是你!"阿强捶他肩膀,"我在抖音刷到你们寨子的视频..."他指着包装上的星辰纹,"这个能定制成潮牌logo吗?我老板开网红餐厅的。"
没等龙安心回答,杨干部气喘吁吁跑来:"电视台要补拍你们镜头!"他擦着汗说,"刚接到通知,对面那家公司被举报虚假宣传..."
补光灯亮起时,龙安心才发现主持人换成了严肃的新闻记者。镜头对准吴晓梅手中的绣片,记者连珠炮般提问:"据说这个纹样是你们家族独有的?能展示下与注册版本的区别吗?"
吴晓梅的银针在绣布上灵巧游走。特写镜头下,观众能清晰看见她每绣三针就故意挑断半根丝线,形成独特的"断针加密"。记者突然要求她展示后颈纹身,吴晓梅却摇头,改用苗语说了几句。
"她说..."龙安心硬着头皮翻译,"纹身是给祖先看的,不能上电视。"
这个回答反而激起记者更大兴趣。摄像机转向包装盒时,龙安心趁机查看手机——陈默发来消息:那家公司的商标初审公告被异议了,关键证据正是吴晓梅家族的人体纹样传统。
收摊时已是繁星满天。龙安心数着皱巴巴的钞票:今天销售额居然有2860元,是合作社成立以来最大单日收入。吴晓梅却盯着地上一处水洼发呆——雨水把对面展位丢弃的海报泡烂了,星辰纹的油墨在积水里晕染成诡异图案。
回寨子的山路漆黑一片。小货车大灯忽明忽暗,像垂死病人的脉搏。龙安心借着仪表盘微光看清单,发现漏了两箱样品在展场。正要调头,吴晓梅突然抓住方向盘:"等等!"
她跳下车跑向路边灌木丛。月光下,一只刺猬正慢悠悠穿过公路,背上扎着个塑料袋——正是对面公司的产品包装。吴晓梅用树枝帮刺猬解脱时,塑料袋内侧的标签露了出来:委托商是省城某食品厂,生产日期竟提前打了半个月。
这晚合作社灯火通明。务婆用歌棒敲着铜盆,听龙安心讲述今日见闻。当听到电视台采访时,老人突然用汉语问:"你说'归山'是什么意思?"
龙安心愣住了。他设计这个名字时只想到"回归山野",却见务婆颤巍巍翻开本旧杂志——1979年某期《民族画报》上,年轻时的龙青云站在刚修复的鼓楼前,标题是《回乡知青龙青云:把青春献给苗山》。
"你阿爸,"务婆的拐杖点着照片,"当年管这叫'归山计划'。"
夜深人静时,龙安心在仓库清点剩余包装材料。手机突然震动,是陈默发来的直播数据:电视台报道的短视频已经获得3.2万点赞,评论区最热留言是:"哪里能买到正品?"
他正回复消息,吴晓梅端着碗酸汤粉进来。她换下了银饰,头发随意扎着,颈后的星辰纹身被衣领遮住大半。两人就着包装箱当餐桌,谁也没提明天还要去县里补办食品经营许可证的事。
酸汤的热气模糊了龙安心的眼镜。他摘下擦拭时,突然看见吴晓梅悄悄把什么东西塞进了包装盒夹层——是她白天绣的那枚书签,背面用金线绣了苗文和汉字对照的《十二个太阳》片段。
月光从仓库的气窗斜射进来,在未封箱的产品上投下星辰纹样的光斑。远处传来守夜人练习的芦笙曲调,这次吹的是汉苗文化站新教的《在希望的田野上》,可吹到高音处总不自觉转回古老的《月夜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