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合作社的路上,龙安心数了数身后的人——少了七个,都是年轻人。阿惠走在最后,时不时回头张望,像是在等什么人。
合作社院子里已经摆好了接待用的长桌。吴晓梅带着几个留守妇女正在布置,她们用枫树枝装饰桌沿,摆上手工染制的土布桌旗。龙安心注意到桌上放着两套茶具——务婆的粗陶茶壶和刘部长上次送的青花瓷套组。
"样品放哪?"龙安心问。
吴晓梅指了指二楼:"左边是正品,右边是岩溪寨的仿品。"她顿了顿,"标签我换过了。"
龙安心上楼查看,发现两个展示区并排放置。左边是合作社的作品,每件都有金线暗记;右边是岩溪寨的仿品,标签上写着:"机器量产,热转印技术,无手工暗记"。最显眼的位置摆着法国订单的样品——那件被吴晓梅剪坏后又重新绣好的《十二个蛋》。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在绣品上,金线折射出细碎的光芒。龙安心凑近看,发现吴晓梅在修复时故意调整了图案——原本简化的星辰纹现在完整呈现,每个转折都精确无误。这是她无声的抗议。
楼下传来汽车引擎声。龙安心从窗口看见三辆黑色轿车停在合作社门口,刘部长第一个下车,殷勤地为后座的人开门。一个胖乎乎的中年男子钻出来,胸前挂着省文化厅的证件。
"王厅长!欢迎欢迎!"刘部长声音洪亮,"这就是我跟您提过的阿耶玳合作社,我们县的民族文化标杆!"
龙安心快步下楼,正好看见刘莹从另一辆车里出来。她今天穿着改良版苗装,裙摆短到大腿中部,脖子上挂着的银项圈明显是镀铬的——真银不会那么亮得刺眼。
"这位就是龙安心,"刘部长热情地介绍,"大学生返乡创业典型,去年还上了省报!"
王厅长和龙安心握了握手,手掌又软又湿,像块泡发的馒头。"年轻人有魄力啊!"他环顾四周,"你们那个'会唱歌的包装盒'很有创意,省里准备作为文化创新案例推广。"
刘莹立刻举起相机:"王叔叔,我给您介绍一下苗绣的历史渊源吧!我在巴黎留学时做过相关研究......"
龙安心看见吴晓梅站在工作间门口,手指绞着围裙边缘。他刚要走过去,刘部长一把拉住他:"小龙,王厅长时间宝贵,直接看重点吧。"
参观变成了刘莹的个人秀。她用流利的普通话介绍着苗绣的"艺术价值"和"商业潜力",时不时蹦出几个法语词汇。王厅长频频点头,随行人员忙着记笔记拍照。
"这是我们最受欢迎的设计,《蝴蝶妈妈》系列。"刘莹指着展示柜,却拿起了岩溪寨的仿品,"采用了现代审美重构传统元素......"
龙安心刚要纠正,吴晓梅突然走上前来。她手里捧着那件法国订单样品,用苗语轻声说了句什么。
"她说这是真正的苗绣。"务婆不知何时出现在门口,用生硬的汉语翻译,"每一针都连着祖先的魂。"
气氛顿时有些尴尬。王厅长好奇地接过绣品,仔细端详:"这金线用的很讲究啊,是24K的吗?"
"是铜线镀金。"吴晓梅直视着他的眼睛,"我们苗家传统不用真金,铜线更柔韧,能保存更久。"
刘部长赶紧打圆场:"晓梅是我们这最好的绣娘,手艺祖传的!"他朝龙安心使眼色,"王厅长,我们去看看古歌录音棚吧?"
参观团移步二楼后,龙安心发现刘莹落在最后。她凑近他,香水味熏得他后退半步:"龙大哥,我爸说非遗的事基本定了。"她压低声音,"晚上有空吗?温泉度假村新开了日料......"
楼梯口传来银饰的轻响。吴晓梅站在那里,手里端着茶盘。她今天没戴任何首饰,只有发间那根鱼形银簪——龙安心去年送她的生日礼物。
"务婆的茶。"她放下茶杯,茶水在杯子里晃出一个小小的漩涡。
王厅长抿了一口,眉毛扬了起来:"这茶......"
"是我们雷公山特有的野生茶。"龙安心说,"务婆加了点草药,能润嗓子。"
接下来的半小时,王厅长的态度明显热络起来。他详细询问了合作社的运营模式,甚至主动提出可以帮忙对接海外市场。"这种原生态的文化瑰宝,"他拍着龙安心的肩,"应该走向世界嘛!"
送走考察团时,太阳已经西斜。刘部长落在最后,把龙安心拉到一边:"小龙,王厅长很看好你啊!"他挤挤眼,"不过最终名额还得上会讨论......莹莹那孩子对你挺有好感的。"
龙安心望着远去的车队,尾气在夕阳下呈现出诡异的紫色。他回到合作社,发现吴晓梅正在收拾茶杯。务婆的特制茶壶已经空了,壶底残留的草药渣散发出苦涩的香气。
"王厅长答应帮我们联系法国那边的代理商。"龙安心说。
吴晓梅的手停在半空:"条件是什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