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圣旨忽至,京城路远
马蹄声碎,车轮滚滚,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碾压在杨家村的泥土路上。
村民们的心,也随着这声音,提到了嗓子眼。
那辆华丽的马车,在黄曼曼家院门外数丈处,缓缓停下。
周明率先从马上跃下,几步上前,恭敬地立于马车一侧,亲自掀开了车帘。
一只穿着皂色官靴的脚,先探了出来,稳稳落地。
紧接着,一道身影从马车内走出。
来人约莫五十上下年纪,身着四品官服,面容清癯,双目炯炯,不怒自威。
他甫一现身,一股无形的压力便弥漫开来,让周围的空气都仿佛凝滞了几分。
杨家村的村民们何曾见过这等阵仗,不少人已经吓得双腿发软,大气不敢出。
黄曼曼却依旧平静。
她知道,这位,恐怕就是粮道使徐阶了。
“下官扬州府粮道署主簿周明,参见徐大人!”周明躬身行礼,声音洪亮。
徐阶微微颔首,目光如电,扫过噤若寒蝉的村民,最终落在了站在最前方的黄曼曼身上。
“你,就是黄曼曼?”徐阶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穿透人心的力量。
黄曼曼上前一步,不卑不亢,清声道:“民女黄曼曼,见过大人。”
杨富贵紧张地搓着手,想要上前,却又有些畏惧这官威,只得紧紧盯着黄曼曼,生怕她出什么差错。
徐阶的目光在黄曼曼身上停留了片刻,似乎在审视,又似乎在思量。
“本官奉命前来,只为一事。”徐阶缓缓说道。
村民们的心又是一紧。
黄曼曼心中了然,该来的,终究是来了。
“敢问大人,所为何事?”黄曼曼问道,语气平静无波。
徐阶嘴角似乎牵动了一下,似笑非笑:“为你杨家村这‘一年六熟’的稻谷而来。”
此言一出,人群中顿时响起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
果然是为此事!
杨富贵脸色一白,急忙道:“大人明察!这、这都是曼曼丫头改良了耕作法子,又改进了农具,加上老天爷赏脸,才、才能多收一些,并非什么……”
“爹。”黄曼曼轻轻打断了杨富贵的话。
她转向徐阶,神色坦然:“大人,民女确实在耕种之法上,做了一些小小的改进,也侥幸获得丰收。”
“小小的改进?”徐阶眉毛一挑,“据本官所知,寻常粟米,一年至多两熟,便是天大的幸事。你这杨家村,却能做到一年六熟,亩产更是惊人。这若是小小的改进,那天下农人,岂不都是庸才?”
“更何况,天下农人如此之多,为何只有你发现了这么奇特的稻子?”
这话语,带着几分审问的意味。
黄曼曼心中微沉,面上却依旧带着浅笑:“大人谬赞。民女不过是多花了些心思,勤于观察,善用天时地利罢了。譬如这秸秆还田,能肥沃土地;譬如这农具改良,能提高效率;再譬如这选种育秧,亦有讲究。”
她侃侃而谈,将之前应对周明的说辞,更加完善细致地复述了一遍。
条理清晰,逻辑分明,让人挑不出半点错处。
徐阶静静地听着,眼神深邃,看不出喜怒。
周明在一旁,额头已经微微渗汗。他也没想到,黄曼曼一个村姑,面对粮道使大人,竟能如此从容不迫。
待黄曼曼说完,徐阶沉默了片刻。
“你说的这些,倒也有几分道理。”徐阶缓缓点头,“本官也派人查验过你村中田地、农具和水井,确如你所言,并无妖邪作祟的痕迹。”
听到这话,杨富贵和村民们都松了一口气。
黄曼曼心中却未放松。
徐阶此人,绝非周明可比。他既然亲自前来,事情绝不会这么简单就结束。
果然,徐阶话锋一转:“不过,此事干系重大。你可知,你这‘一年六熟’的稻谷,已经惊动了何人?”
黄曼曼心中一动,隐隐有了一个猜测。
“民女不知,还请大人示下。”
徐阶的目光陡然变得锐利起来,一字一句道:“此事,已由府上报朝廷,惊动了当今圣上!”
“轰!”
这句话,如同一道惊雷,在杨家村众人头顶炸响!
圣上!
这两个字,对于这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人来说,是何等遥远,何等至高无上的存在!
杨富贵“噗通”一声就跪了下来,声音发颤:“草、草民叩见……叩见天恩浩荡!”
他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只知道皇帝知道了,那可是天大的事!
其他村民也纷纷效仿,呼啦啦跪倒一片,口中高呼“吾皇万岁”,场面一时有些混乱。
黄曼曼站在原地,虽然心中也是巨浪翻涌,但面上依旧强自镇定。
她早该想到,如此逆天的高产,若只是州府层面关注,那才是怪事。
皇帝知道了……这意味着什么?
是福?是祸?
徐阶看着跪倒一片的村民,眉头微皱,随即又看向依旧亭亭玉立的黄曼曼,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