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鞭炮有些许返潮,中午的冬日正是灿烂。
忆老一边把那串长长的鞭炮摊开来、放在门庭走廊水泥台面上晾晒,一边对孙女孙子进行纪律教育:“以后不经过大人同意,不可以再随随便便乱拿东西出去玩了”。
小孙子才2岁多,哪里听得进去这个道理,牵着爷爷的衣襟、口齿不清嘟嘟囔囔地叫着“放炮、放炮”。忆老被缠得没有办法,无可奈何只好捡起来几个零零散散的鞭炮,准备给孙娃儿听个响声,好糊弄糊弄这个小孙子。
不知道怎么搞的,也许是香烟的烟灰落了下来、那一串鞭炮就噼噼啪啪地炸开了。
事发突然、老爷子一时手忙脚乱地想抢出一些个鞭炮来。
长子忆江东则一个箭步冲上前,一把抱起那个吓得发愣的小儿子,转身避开了响炮火星;其他几个儿女只顾在一旁哈哈大笑看热闹、老妈从后面厨房闻声赶来一探究竟时,鞭炮已经噼里啪啦炸响放了一个精光光了。
忆老捏着手中那十几个零星散炮,看着自己的确良新罩衣炸出来的许许多多小洞。
他一边跺脚一边地骂道“这个的确良就是这点不好,沾着火星就破”说罢,扫兴地就回屋去午休了,手里那十几个鞭炮还没舍得丢掉。
全家人笑够了,忆江东只好赶紧上街再去买鞭炮;晚了,街上的人就全部关门收摊回家吃年夜饭了。
大年三十晚饭是团圆饭,目前还是三代同堂、除了小弟还在部队服役无法回家,其他的人全部到齐了。
大哥大嫂带着2个孩子、新婚不久的大弟弟和弟媳妇也回来了;收音机里面正放着广东音乐《贺新年》,《拜新年》《新年好》,满屋子都是欢声笑语;老少11口人围着饭桌团团坐定。
忆妈妈做的一手好菜,南北风味都有、鸡鸭鱼肉热炒凉拌甜羹鲜汤、20多道菜摆满一大桌子,还难得地开了2瓶酒。
老大带着几个弟妹先给爸妈敬酒,然后几个男孩子之间相互碰杯;忆家人,都不善酒、不过是过年凑个热闹的气氛罢了。
只有小孙子发了酒疯,一个劲的要喝酒,满脸通红了还在着急跳脚,要着“酒、酒”,大嫂只好用浓茶来忽悠他。
晚饭后,大家都没有外出,听着收音机里传来郭兰英唱的《绣金匾》、还有《交城的山来交城的水》。
一家人难得地遵守“规矩”要“守岁”。
大院里面的几个男孩子到家里来打扑克,觉得不过瘾又换成了打麻将。
忆江南,开始讲故事了。
这次讲的是英国侦探小说家阿瑟.柯南.道尔的“四签名”,还是以福尔摩斯为主角破案的推理小说;绘声绘色正是她的拿手好戏,引得全家人和那几个打麻将的小子们、时不时都支起耳朵来旁听。
界西市是中国的鞭炮之都,到了半夜快12点,全城都开始辞旧岁迎新年,放鞭炮烟花,新年的夜空五彩缤纷亮如白昼……农历的新年来临啦!
界西市的鞭炮真是与众不同,它下面有一个被称为“吴头楚尾”的栗江镇是华夏鞭炮的原产地,家家户户连老太太都会手工做鞭炮。
界西市是一座煤城,是现代革命农民起义、工人运动的摇篮;这座城市的那种火药味、是其它任何地方都无法比拟的。零点一到,那些花炮好像不要钱似的,几十万户人家同时在放鞭炮,还是那种一千响、一万响的大挂鞭炮……整个城市都在火药炸裂的声音和空气弥散的火药味中震颤、那就是一个硝烟弥漫地动山摇!
大年初一,五点半钟开始就有人上门来拜年。有一个老姜头,是个北方人、还是一个南下干部。老头非常热心脾气耿直,没有文化,就是一个“路见不平一声吼”的倔老头;每月拿着100多元的高工资、就在市政府大院里外扫院子扫大街,管着大院的环境卫生。他对忆老非常尊敬,每年的初一,总是第一个上门拜年。他一来,直接冲到忆老的卧室里面,也不管人家是不是还没起床,趴在床边地上磕了三个头,吆喝一声“给您拜年了、祝您长命百岁”!说罢,三个头也磕完了,起身就走。
这个倔老头,年年如此,谁劝也不行。
他就是佩服忆老、就是愿意以这种方式拜年、以表达他对这位身经百战走完长征全程、腿上还留着与“小日本鬼子”打仗、落下的碗口大小伤疤的“老革命”的尊敬。
吃早饭之前,老大跑到后院鸡窝那边,特意放了一串千响鞭炮,更是炸得院子里鸡飞狗跳围墙外面人欢狗叫。
这一天,忆老哪里也不会去,就在家里坐着,大门就是那么敞开了、反正从早到晚,人来人往川流不息,都是来拜年的。
那些上门的客人中间,有市里党政军的各级领导、有干部医生护士教师、有市井百姓走卒贩夫城市贫民,也有文人雅士病友牌友、有老乡有邻居也有挑粪桶种菜种果树的农民……
客厅中间的桌子上,摆满着自家院子里采摘的桔子柚子枣子梨子柿子,还有从街上买来的糖果糕点炸薯片麻片瓜子花生冻米糖、比较稀罕的是东北大舅寄过来的松子核桃香榧子,任凭自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