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林一的指尖触碰到能量晶体那一瞬间,一股无形的力量如电流般从指尖沿着手臂蔓延开来,直抵他的大脑。他浑身为之一颤,眼前闪现出无数杂乱而又绚烂的光影。与此同时,整座遗迹仿佛从沉睡中苏醒,开启了一场宏大而神秘的演出。
遗迹周边如平静的湖面被投入巨石,泛起层层美丽的涟漪状金色波纹,这种波纹以极快的速度向四周扩散,并且越来越强烈,似乎在向宇宙释放着某种被禁锢已久的能量。舷窗如同一块巨大的荧幕,原本深邃黑暗、如同宇宙最深处墨汁般的银心黑洞,刹那间像是被某种神奇的力量点亮。在仅仅0.03秒内,就由看不到底的漆黑转为如同翡翠般晶莹剔透的通透状态。这通透并不是简单的变亮,而是仿佛一层神秘的面纱被揭开,让普通人也能窥视到其中隐藏的奥秘。透过这个已经完全变样的黑洞,全舰成员真切地看到了一幅被引力透镜扭曲的四十亿年前宇宙图景。这图景是如此的震撼,它像是一部极其古老的电影画卷,一帧一帧地展现着当时宇宙的浩瀚与神秘。无数古老的星系闪耀着暗淡的微光,那是它们在遥远过去的模样,星云如同彩色的绸缎在宇宙的舞台上飘荡、旋转,有些正在逐渐坍缩,孕育着新的恒星,而有些则是刚刚被恒星的光芒照亮,像是笼罩着一层薄纱的少女。
那些分布在银心黑洞事件视界边缘如同繁星般闪烁的文明遗迹,这时候变得更加活跃起来。它们从犹如装饰性的存在,瞬间转变为能量的散发源头。每一个遗迹都像是一个独立的投影仪,突然投射出实体化光幕。这些光幕并不是简单的平面投影,而是具有立体感、仿若真实存在于空间中的光幕。光幕里展示的是人类从未见过、甚至难以想象的东西——七种截然不同的物理法则被转化成了直观的视觉形象,不停地旋转着的克莱因瓶模型。这克莱因瓶模型每一个都有着不同的颜色、纹理和运动轨迹,仿佛代表着不同的维度或者不同层级的宇宙奥秘。就拿蓝色的克莱因瓶模型来说,它的瓶身表面像是有着流动的液体,这些液体并非无序,而是遵循着某种极其复杂的数学规律在流动,每一滴液体的轨迹似乎都是书写着一种微观物理现象;而红色的那个克莱因瓶模型内部则像是蕴含着一团燃烧的火焰,火焰跳跃的节奏恰好与引力的波动相契合,暗示着重力与能量之间隐藏的联系。
“快看太阳系坐标!”小周一声惊呼打破了这片刻里被震撼填满的寂静。他急切地在操作面板上操作着,迅速调出全息星图。全息星图在船舱的中央缓缓呈现,从模糊到清晰逐渐展开了整个银河系的宏大地图。原本分散在银河系各处,像是天空中无规律分布星星一样的十二面体顶点,此时发生了令人难以理解的变化。当眼睛顺着这些顶点连线的方向看过去,视线最终聚焦在太阳系的黄道面时,竟然发现那些顶点在此刻投射出等比缩小的光影结构。这种光影结构并不是简单的重合或者相似,而是如同经过精确计算一般,每个顶点在黄道面上的投影位置都与太阳系内部某一颗行星或者重要的天体结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小李看到这一景象,大脑顿时飞速运转,他瞳孔因震惊而微微收缩,目不转睛地盯着星图,嘴上喃喃道:“原来我们才是这个宇宙级装置的第13个校准点...”他意识到这背后隐藏的意义绝对不是简单的巧合或者随机现象,这个刚刚发现的事实极有可能是一个跨越亿万年宇宙文明布局的一小部分。这个布局可能涉及到宇宙间所有文明的发展、进化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如果这个假设成立,那么人类就像是一个被精心安排在此刻此地扮演重要角色的演员,但同时,他心中也充满了疑惑,因为他们还不知道这个“角色”需要他们做些什么以及这个宏大布局背后最终的目的是什么。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惊人发现,整个启明号上的人员迅速转换为研究状态。科学家们紧张地操作着各种仪器,试图去获取更多关于这个现象的数据。物理学家们开始研究这些新出现的物理法则具象化的克莱因瓶模型,他们使用船上最先进的量子探测设备,从各个角度对这些光影进行扫描分析。每一次扫描都会得到海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像是潮水一般涌入计算机的数据库中。
生物科学家们则将注意力集中在那些文明遗迹与周围环境之间的交互上。他们推测这些遗迹像是某种生物一样,有自己的生存环境需求,而银心黑洞周围的这个特殊空间一定是满足了这些需求的特殊场所。他们尝试从遗迹表面提取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或者生物痕迹,但是每一次检测结果都让人迷惑不解。从遗迹表面检测到的物质既像是无机晶体,又有着生物体类似的自我修复和能量传递功能。比如有一块遗迹碎片,当科学家用高能激光稍微破坏它的表面结构时,在几秒内,碎片上就会出现一层微弱的蓝光,然后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修复破损的部分,而且这个过程还伴随着能量的吸收与释放,数据显示在修复阶段,碎片周围的空间能量如同被针管吸取一样向碎片汇聚,而后在修复完成后,又向四周扩散出一定量的温和的能量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