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前面提到的那些文人,还有以下几位才子也值得关注:
邯郸淳,字子叔,是颍川人。《魏略》记载,他还叫竺,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他不仅精通文学,还擅长古文字学,包括《苍颉篇》《尔雅》《虫篆》《许氏》等经典着作。在东汉末年的初平年间,他从三辅地区来到荆州避难。后来荆州归附曹操,曹操早就听说过他的名声,特意召见他,对他非常敬重。当时,曹操的长子曹丕(五官将)也在招揽英才,早就听说过邯郸淳的名声,想让他担任文学官。然而,曹植(临菑侯)也看中了邯郸淳。曹操最终决定把邯郸淳派给曹植。
曹植得到邯郸淳后非常高兴,邀请他入座,但一开始并没有和他交谈。当时天气炎热,曹植先是让人取水给自己洗澡,然后涂上香粉,接着解开头发,露出上身,跳起了胡人的舞蹈,还表演了五椎锻(一种杂技)、跳丸、击剑等技艺,并背诵了几千字的滑稽小说。表演结束后,曹植问邯郸淳:“你觉得我怎么样?”之后,他才整理好衣冠,和邯郸淳讨论起天地万物的起源、万物的区别、从远古伏羲时代以来的圣贤名臣和烈士的优劣,接着又谈论了古今文章、赋、诔的优劣,以及为官从政的先后顺序,最后讨论了军事战略。曹植还命令人摆上酒菜,宴请邯郸淳。在场的人都被曹植的才华所折服,无人能与他匹敌。
邯郸淳回去后,对他的朋友们赞叹曹植的才华,称他为“天人”。当时曹操还没有立太子,曹植的才华让曹操对他颇为青睐,邯郸淳也多次称赞曹植的才能。这引起了曹丕的不满。后来,在曹丕称帝后的黄初年间,邯郸淳被任命为博士给事中。他写了一篇长达千余字的《投壶赋》献给文帝曹丕,曹丕认为写得很出色,赏赐了他一千匹帛。
繁钦,字休伯,是汝南人。《典略》记载,他以文才和机智善辩在汝南、颍川一带很有名气。他擅长撰写书信、诗赋,文笔华丽。他写给太子曹丕的书信中,常常运用巧妙的比喻和华丽的辞藻,深受曹丕喜爱。繁钦曾担任丞相主簿,建安二十三年去世。
路粹,字文蔚,是陈留人。《典略》记载,他年轻时曾向蔡邕学习。初平年间,他跟随汉献帝来到三辅地区。建安初年,他凭借出众的才华和京兆人严像一起被任命为尚书郎。后来,严像因文武双全被任命为扬州刺史,路粹则担任军谋祭酒,和陈琳、阮瑀等人一起负责撰写文书。后来,孔融因事被曹操追究,曹操让路粹起草奏章,列举孔融的罪状。路粹在奏章中提到孔融在北海时招兵买马,企图谋反,还说孔融在朝中不遵守礼仪,与祢衡等人交往放荡不羁。奏章写得辞藻华丽,逻辑严密,让孔融最终被处死。孔融死后,人们读到路粹的奏章,无不佩服他的文才,但也畏惧他的笔力。建安十九年,路粹被任命为秘书令,随军前往汉中,因违反禁令私自购买驴子而被处死。太子曹丕和他关系很好,听说他死讯后非常惋惜。曹丕即位后,特意重用路粹的儿子。鱼豢曾说,回顾历史,鲁连、邹阳等人以雄辩着称,是当时的文坛俊杰。而王粲、繁钦、阮瑀、陈琳、路粹等人的文采也不逊色于古人,只是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罢了。他还奇怪这些人才华横溢,却没有得到更高的重用,于是去问大鸿胪卿韦仲将。韦仲将说:“王粲过于肥胖,缺乏风度;繁钦行为放荡,没有规矩;阮瑀身体虚弱;陈琳性格粗疏;路粹性格急躁。这些缺点让他们无法得到更高的重用。不过,君子不会对一个人求全责备。就像朱漆一样,虽然没有坚固的木料支撑,但它的光泽依然很壮观。”
除了上述七人之外,还有沛国的丁仪、丁廙,弘农的杨修,河内郡的荀纬等人,也都很有文采,但不在“建安七子”的行列。丁仪、丁廙、杨修的事迹在《陈思王传》中有记载。《荀勖文章叙录》记载,荀纬字公高,年轻时就喜欢文学。建安年间,他被任命为军谋掾、魏太子庶子,后来升任散骑常侍、越骑校尉,四十二岁时在黄初四年去世。
应玚的弟弟应璩,以及应璩的儿子应贞,都以擅长写文章而闻名。应璩的官职升到了侍中。应贞在咸熙年间(曹魏末年)担任相国军事参谋。《文章叙录》记载,应璩字休琏,他学问渊博,喜欢写文章,尤其擅长撰写书信和奏章。在魏明帝和魏文帝时期,他历任散骑常侍等官职。齐王曹芳即位后,应璩逐渐升任侍中、大将军长史。当时,曹爽掌握大权,做了很多违法乱纪的事情。应璩写了一首诗来讽刺他。这首诗虽然语言诙谐,但内容却切中时弊,被当时的人们广泛传颂。后来,应璩又担任侍中,负责管理着作。他在嘉平四年去世,被追赠卫尉的称号。应璩的儿子应贞,字吉甫,从小就以才华横溢而闻名,擅长辩论。正始年间,夏侯玄权势显赫,应贞曾在夏侯玄的宴会上即兴创作了一首五言诗,夏侯玄非常欣赏这首诗。应贞后来考取了高第,历任显要职位。晋武帝司马炎担任抚军大将军时,应贞担任他的军事参谋。晋朝建立后,应贞升任太子中庶子、散骑常侍。他还凭借自己的儒学知识,与太尉荀顗一起修订新的礼仪制度,但这项工作还没完成他就去世了。应贞在泰始五年去世。应贞的弟弟应纯,应纯的儿子应绍,在永嘉年间担任黄门侍郎,后来被司马越杀害。应纯的弟弟应秀,他的儿子应詹后来担任镇南大将军、江州刺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