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这一回众人有了马匹,而《水经注》上对巨野的记载极为详细,一行人骑在马上,徐霞客就干脆读《水经注》上对巨野的记载,一则打发时间,一则权当小小弥补一下没有游览巨野的遗憾。
《水经注》上的记载是这样的:
巨野,因古有大野泽而得名,是春秋“西狩获麟”之地,西汉建县,唐武德四年置麟州。境内现存古昌邑城遗址、《皇览》所载的蚩尤墓、春秋时期的麒麟台、战国时期的齐鲁会盟台、有鬼斧神工之誉的金山秦王洞、芳龄千载的永丰塔等众多名胜古迹。
春秋时期,巨野为武城地,鲁国西境,其后巨野属宋国,再后来改属齐国,置昌邑县,属砀郡。西汉初期,巨野县境内有昌邑县,西汉中期增置巨野县和乘氏县。昌邑县始建于秦,前汉为昌邑王国、山阳郡,后汉兖州刺史皆治此,治所在今巨野县昌邑集,所辖包括金乡、巨野、成武、单县四个县的边界地区。乘氏县为汉置侯邑。汉景帝中元六年封梁孝王少子买,汉和帝封梁商乘氏侯。治所在今龙固镇西南甘泉寺一带,其辖区包括巨野东南、菏泽东南、定陶东北部。
汉景帝中元六年,昌邑、巨野属山阳国;汉武帝建元元年,改山阳国为山阳郡。昌邑、巨野两县属山阳郡,乘氏县属济阴郡。汉武帝天汉四年,改山阳郡为昌邑国,昌邑、巨野为其属县。汉宣帝本始元年,撤销昌邑国,复为山阳郡,昌邑、巨野仍为其属。新朝王莽始建国元年,撤销山阳郡,改为巨野郡,以巨野县城为治所。汉光武帝刘秀建武元年,撤销巨野郡,恢复山阳郡,治所在昌邑,巨野、昌邑两县兼属山阳郡和兖州。乘氏县仍属济阴郡。东汉初平三年,曹操任兖州牧,以昌邑为治所。
三国时期,巨野和昌邑两县属山阳郡,乘氏县属济阴郡。晋武帝秦始元年,改山阳郡为高平国,治所在昌邑,巨野、昌邑为属县,乘氏县仍属济阴郡。南北朝时期,巨野县后为多方割据势力统辖。南朝刘宋改高平国为高平郡。北魏孝明帝神龟元年,分高平郡,置任城郡。在此期间,巨野县先属南朝高平郡,后属北魏任城郡。南朝刘宋永初年间,撤销昌邑县,并入金乡县。北魏太和十二年,乘氏县移置今菏泽市。北齐撤销巨野县。
隋文帝开皇年间,巨野东北部属郓州东平郡,巨野西南部属曹州济阴郡,巨野东南部昌邑一带属金乡县。开皇十六年,恢复巨野县和昌邑县。隋炀帝大业二年,撤销乘氏县,并入巨野县;撤销昌邑县,并入金乡县。唐武德二年,巨野县属郓州东平郡。后在巨野县城置麟州,复置乘氏县为属县。唐高祖武德五年,撤销麟州,复置昌邑县,巨野、昌邑两县属戴州。其后,撤销昌邑县,并入金乡县。再以后,巨野县改属河南道郓州。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四代,巨野县仍属郓州。
巨野的名胜共有八景,首推金山。
古之金山,林木茂密,登道纡回,殿宇嵯峨,涌泉涓涓。自西路登山依次为小红门、中天门、小天街、南天门。南山麓建有神农祠、观稼亭,北有泰山祠、王母阁、依山傍崖,各抱地势;另有文昌阁、三圣殿、魁星楼、牛王庙、戏楼等点缀其间。此外,还有玉兔洞、金牛洞、蝙蝠洞、祈子洞、圣母泉、龙虎洞、神水泉、金水泉等。一年一度的金山庙会,更是热闹非凡,每逢阳春三月,商贾云集,游人如织,香烟云雾,缭绕于苍松翠柏丛中;欢歌笑语,回荡在山谷沟壑之间。这便是巨野着名的古八景之一的“金山春晓”。
巨野有民谚云:“巨野之胜在金山,金山之胜在秦王洞”。山南麓,有一人工开凿的大洞,俗称金山大洞,世传为秦始皇东巡泰山时建造的驻跸行宫,称之为秦始皇避暑宫。
喜欢天地玄门请大家收藏:(www.2yq.org)天地玄门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