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宋氏在桂花的指导下,先将玉米碴子给煮上了,至于玉米面,桂花打算多做一些吃食。毕竟顾庭越这次来就是为了推广玉米的,桂花想玉米的优势都给发挥出来。玉米高产,入吃,还能顶饿,这样的优点足够可以推广了。
跟着顾庭越一起来的那些人,应该是吃过嫩玉米了,但是吃这种成熟了的玉米,怕是都没有吃过的。
桂花一直都觉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她决定让大家伙都自己试试玉米的味道,看看这东西是不是能吃,是不是真的顶饿。
本来桂花只想去磨坊磨粗的玉米面呼大饼子的,但是考虑到今天来的这些人,包括顾庭越在内,只怕肠胃是吃山珍海味吃惯了的,要是今天让他们吃粗糙的食物,怕是他们的肠胃消化不了,虽然粗粮对他们的身体很健康。
桂花今天的目的是让这些平日里锦衣玉食的人知道玉米是高产的植物,她是想推广玉米,以解决更多老百姓温饱的问题。所以她今天才想着用玉米面做一些精细点的食物,这样推广玉米便会更加的顺利了。
细的玉米面里边加上糖,做成了玉米糕;玉米面里加小麦面,做成了窝窝头,这个配着咸菜特别的下饭。
打谷场上,玉米都克完了,负责计数和过秤的小吏正进行着最后的称量和记录。
厨房里的玉米吃食做完了,桂花她们便报给了顾庭越身边的小厮了,小厮过来到顾庭越那边低声禀报了几句,顾庭越就点点头,站起身来,随着他往桂花家里走去了,跟随着顾庭越来的官吏自然也是尾随着他的。
客厅里已经安排好了桌椅,等顾庭越众人进来了,桂花她们便将大茬子粥、玉米糕、玉米窝窝头给端了上来了,桂花简单的介绍了每样食物的做法后,就请他们品尝了。
顾庭越没有挑食,他将桌上的食物一样一样的都尝试了个遍,众官员也有样学样,桂花在旁边偷偷的官场顾庭越会喜欢哪样食物,但是令她失望的是,顾庭越没有表现出来特别中意哪样食物。
一会,江一山便进来回禀顾庭越,说是玉米都打完了,“可做玉米种子的玉米有八千零五十斤,不宜做玉米种子的中等、下等玉米有一千零一十斤。”江一山的话音刚落,屋里先是寂静了片刻,便立马热闹了起来了,众官员的脸上都非常的惊喜,有的甚至都情不自禁的站了起来了,有的人向顾庭越道喜,有的则聚在一块交头接耳的讨论。
“这是整十亩地的产量吗?”顾庭越便问道。
桂花上前了一步,“回禀大人,不到十亩地,应该是九亩零七分的地。”
下种的时候,桂花加确实是种了十亩地的玉米的,但是初秋的时候,地里的玉米刚刚成熟的时候,她们家便挑出来一部分嫩玉米放到酒楼里寄卖了,现在秋收了,收割的玉米便是九亩零七分地了。为了好计量亩产,这个地还是近期量过了的。
这么算的话,那这玉米的亩产九百三十四斤了,小吏巴拉着算盘,念出了这个数字。
“亩产九百多斤啊.....这真是上天垂怜我们大风朝啊......”众人纷纷的道。
这个年代,北地是种一季庄稼的,而南面则是一年种两季,不过亩产都不高。例如在桂花之前住的赵家村,一年庄稼的产量最多不过三百来斤,南方一年种两季,上等地的亩产,也就差不多五百多斤。
现在报出来的玉米的产量是九百多斤,这个数字足够惊呆了众人,因为这个亩产,不管种出来的粮食作物好不好吃,于国于民都是非常有重要的意义的。
顾庭越坐在椅子上,看着激动的众位官员,将身子往后靠了靠,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微笑。
玉米的亩产竟然是九百多斤,看来桂花当初的估算数字还是保守了的,不过他却很喜欢,难得一个小姑娘办事如此稳妥,处处留有余地。想了想他之前递交上去的奏折,再想想接下来他要递交上去的奏折,想必皇帝陛下应该也会喜出望外吧。
天下的百姓能够吃饱了饭,国库粮仓里的粮食更加的充实了,这是他顾庭越对国家的贡献,甚至是对国家百姓的贡献,要推广玉米,自然是从昌州府开始的,这里的百姓能优先于其他地方的百姓优先吃的更饱,昌州府的粮仓会更加的充实,他手底下的士兵也能吃的饱饭了,他这是对自己治下的百姓做的贡献,这是他为自己的士兵谋求的好处。顾庭越想了想跟桂花一家的接触,就好像冥冥之中有什么牵引着一样,让他立下了这样一份大的功劳。
现在天下刚刚太平,但是吃不饱饭的大有人在,更别提每年还有水旱灾害等,每年都会饿死无数的饥民。所以说,玉米高产这件事,功在社稷,他甚至觉着这份功劳甚至比追寻高祖皇帝开征的功勋都要大。有了这份功劳,他在朝堂上的位置肯定是稳稳的。
顾庭越的目光穿过众人,停留在了桂花的身上,然后又停留在了弟弟顾庭筠和范世奇的身上。若不是当初两人执意要来昌州府投奔他,他们也就不会在山里迷路,然后遇到桂花了,如果没有遇到桂花,也就不会生出后来的种种事情了,玉米高产的这件事,桂花家的功劳不小,该怎么奖赏呢?顾庭越陷入了沉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