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应该有吧,”桂花想了想便道。
葛洲仰着头,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天上的那轮月亮看,也不知道他有没有相信桂花的话。
过了十五,庄户人家又开始忙碌了起来了,打谷场上,每天的人都不接断的。桂花家今年有了自己的打谷场了,家里还置办了大石头碾子,小石头碾子,还有扬场的木锨,又雇了两个短工,所有只要葛宋氏看着他们干活就可以了。
冯管事的走出了粮铺,眉头紧皱的回到了租回来的小院,跟着冯管事一起来的侍卫忙迎了出来,“陈管事,怎么样了?”
陈管事摇了摇头道,“这边的粮价非但没有降,反而往上涨了不少。”
卫青皱着眉头道,“那怎么办啊,咱们都出来这么长时间了,再不回去,只怕是小参军和范公子那边得等着急了,而且这临安府的物价也太高了,咱们这三十多号人一天的花销可不少啊。”
陈管事翻了个白眼,“你这话在我跟前说说就行了,可别到外头去说,免得别人还以为我们多穷似的。像临安府这样富贵的地方,咱们就不能露怯,不然无论你身上带着再多的银钱,那也是被人骗的份了。何况我们是在乎那么点花销的人吗?那些兔肉赚的银钱,就够咱们这样吃喝十辈子都用不完了。”陈管事这个话虽然夸张,但是也是事实。
卫青听陈管事这么说,立马横眉冷对了,“那些银钱是你的吗?那些银钱是主子的,你拿着主子给的银子出去请人喝大酒,我对你早就有意见了。”
陈管事瞪他,“这个事上你能别较真吗?我这是做生意必须的应酬!我要是不请人吃饭,咱们的兔丁能卖的上这么高的价格吗?按照你们的方法,拿着兔肉,一家一家的去人家干货店里推销,你不嫌累的慌吗?这累不累的倒是其次,你这样做首先就降了自己的身份了,随随便便一个伙计的报价便能把你给压死了......所有啊,范公子让你们来了临安府后,听我的。”
卫青扭过了头,“行吧,我听你的,你就跟我说个日期吧,咱们什么时候能买到粮食回昌州府去,这个临安府,我是一天都不想呆了。”
刚到临安府的最开始的几天,他确实觉得这里的一切都很新奇,毕竟他是第一回见到这么大的一座城池,还是这么繁华的一座城池,但是一连逛了好几天了,他早就在这里呆腻烦了。
临安府繁花似锦的,是个富贵锦绣的地方,生活在这座城池里边的人,好像不知道外面的疾苦似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要不是他们刚从昌州府过来,几人又从小在边关之地长大,他们还真的以为大风朝盛世太平呢。
在这里住的越久,卫青越觉得不开心,这些繁花似锦的景象是多少士兵用命堆积起来的啊,而他们的顾大将军还有小参军、范世奇他们还要为了将士们的粮草犯愁,他们不得不拉下身份来做生意赚钱买粮食。
这些人明明是受他们的保护的,但是他们却理所当然的享受这样的生活。可是这难道是临安府百姓们的错吗?自然也不是了,大风朝的百姓们每年给国家交了不少的税的,这些税养活着大风朝的官员和军队,可是他们却连国土都守护不住。
在这里的时候,卫青不止一次听说当地的百姓说将士们无能,当时要不是陈管事拦着,卫青恐怕早就跟人打起来了。他觉着他们太冤了,他们的粮草军饷这么多年都是问当地百姓们征收的,跟朝廷要粮草的,不过朝廷最多给他们送来了一些马匹和武器,而要更多的东西,,往往都要跟朝廷扯上半天的口水仗。临安府和临安府相距甚远,这么多的军费,能有千分之一到他们手里就算不错了。
卫青跟陈管事争论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他给一个归期,陈管事蹲在台阶上,挠了挠脑袋,“我哪里知道什么时候回去啊,公子让我们把东西卖出去,八成的银子换成粮食,只带回去两成的银子就行了,其余的八成银子全部换成粮食带回去。我在这里拖拉了一个月就是想趁着江南这边稻米收割了,这个时候粮价会下降一些,到时候咱们多买一些,可是这可真是见鬼了,这个时候粮价非但粮价没有下降,反而涨了,这要我怎们出手啊,咱们这样回去了,公子不得砍了我啊。”
卫青却道,“做生意本来就是你的事,我可不管,总之,我要回去了,我们总呆在这里也不是办法。难道这粮价不降我们还就不回去了?我们出来的时候,边关可是不稳定啊,胡人对咱们还是虎视眈眈的。”
“你可别往自己脸上贴金了,咱们小参军跟前可不缺你这一号人,”陈管事揉着脸道,“既然粮铺这儿走不通了,我们就下乡去看看,你也别闲着了,派人出去打听打听乡下地方的粮价,要是不高,咱们直接从农民手里弄,只要粮食一到手,我们立马启程。”
卫青听的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啊,你怎么不早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