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门大比,本应是一场旷世盛会。
四大宗门齐聚,天骄争锋,镇武司横插其中,一时风头无两,引得汉国南北震动。王公贵胄、江湖游侠,无不齐聚东域天幕林下,期待见证新一代武道巅峰之争。
可谁都未曾料到,这场盛会,会以一种近乎荒诞的方式,仓促收场。
几日前,天幕林深处,一场被严密封锁的战斗悄然爆发。而从那场战斗之后,一个名字,迅速席卷整个江湖——
陆凡。
玄武门杂役弟子,三年前在密地试炼中“神志尽失”,从此痴痴傻傻、浑浑噩噩,归来后被人嘲笑、被人轻视,甚至连玄武门执法堂都未将他记入门谱之中。
可如今,这个昔日的“傻子”,却一战震动四方。
——镇武司通玄天骄顾青云,死。
——通玄弟子林恪,死。
——皇宫亲传、镇武司“最后底牌”聆风,死。
三位强敌接连陨落,死状惨烈,尤其聆风,死时被活生生轰成血泥。
这一切,皆出自那个原本谁都不放在眼里的“傻子”之手。
消息传出,天下震动,群情激荡。
“那个疯子……杀了聆风?”
“开什么玩笑,聆风是谁?那可是皇宫钦点!”
“疯子能杀他?我看是玄武门编的谣!”
质疑声此起彼伏,众人无法接受。但很快,随着天幕林撤出的探子回报,一条条情报汇总:
镇武司主将龙吟亲自率部撤离,放弃对玄武门与烟霞谷的合围压制,只因一人——陆凡。
至此,天下再无人敢笑他疯傻。
而更震撼江湖的,是之后不胫而走的一条传闻。
在天幕林深处,有“仙人大战”的痕迹。
有人称,那日天幕林深处,白昼化夜,万木死寂,百兽伏地。百里之外可见天光崩塌,雷火齐鸣。战后,有宗门高手深入探查,只见山岭断裂,焦土十里,溪流蒸干,仿若天神怒降。
“那不是凡人之战。”
“那不是武者之争。”
“那是……无法理解的力量。”
有人低声道:“那恐怕就是传说中的——仙人。”
此言一出,整个江湖哗然。
一位皇宫深藏的仙人,几十年前曾掌“紫禁”,心狠手辣,掌控武林风向。此人出手追杀玄武门弟子,却遭神秘人力阻,一战之下,竟负伤而归!
有人悄声猜测,那神秘人,极有可能也是另一尊‘仙人’。
他以命相搏,自爆而亡,重创皇宫老人,只为护一群少年弟子脱身。
那群少年因此得以生还。
而陆凡,正是那位神秘人的传承之人。
这场由疯子掀起的风暴,终将蔓延整个汉国。
江湖之中,有人敬仰:
“他继承了那位御剑高人的意志,将来必会横扫天下。”
但也有人悲观:
“可那位陆凡的护道仙人死了,挡下皇宫一击,也只给陆凡争来一年活命。”
于是,关于陆凡的结局,也不再神秘。
——那皇宫仙人虽负伤,但必将于一年内出手,再斩陆凡。
“只有一年。”
“这少年,再惊才绝艳,也只剩一年可活。”
江湖众人,唏嘘惋叹。
有人感慨:
“英雄年少,可惜天不容人。”
有人嗤笑:
“蝼蚁得势罢了,终究逃不过天命。”
也有人低声道:
“怕什么?一年足矣。若他真是天命之人,说不定这一年——能逆天改命。”
这场风波之中,这些令人震惊的评论,纷纷出现在江南书馆、北地茶肆、洛阳赌坊等地:
“少年英雄,只有一年可活。”
于是,陆凡之名,在人间彻底传开。
---
而玄武门,三日后正式发布一纸通告:
“大比虽断,战未息。”
“镇武司欺压在前,本宗应战于后,虽败犹荣,永不退让。
陆凡本为内门弟子,今日起升为核心席列,可参宗主议审。”
纸上墨迹未干,但江湖已震。
无数宗门眼中,那疯子陆凡,已非寻常弟子,而是新一代玄武门的“剑”。
风头一度压过了胡玉龙。
与此同时,朝廷和镇武司,终究没有就此止步。
来自皇宫深处的一道朱红诏令,不知何时已落在镇武司统帅案前。
纸上只有四个字:
“封山,缉人。”
仅四字。
却如山雨欲来。
镇武司迅速调动,南线三营,北境两卫,五千精兵连夜奔赴玄武山脉;京中内务司、断事司全部调入,诸侯世家之散修强者百余人被秘密编入军列。
通玄级别强者百人以上!
山雨欲来,风卷云涌。
而他们的目标,正是玄武门。
理由:宗门大比期间斩杀朝廷封赏弟子,破坏比武规制,扰乱秩序,疑涉“妖祟传承”。
天子震怒,群臣失声。
有人问:
“玄武门会不会像青城派一样隐退?”
没有人能给出答案。
直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