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爹,秋高气爽,风和日丽,此情此景,女儿想吟诗一首。”
朱富贵听到朱七七总算不再唱那怪模怪样的歌了,忍不住松了一口气,道:“你且吟来。”
朱七七抽出自己腰间的户扇转了转,然后志得意满的吟了一首朱熹的诗:“闲来寻芳淮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吟罢问道:“爹爹,爹爹~女儿吟的这首诗如何?”
朱富贵闭目道:“只要你莫再唱那怪模怪样的歌,你吟什么诗为父都如觉天籁。”
“爹爹~哪有您这般说自家女儿的,人家好心好意给您唱歌,您却不领情!”
“你那歌,且留着自己听吧,莫要拿来吓唬人。”
朱七七轻哼一声,自顾自的又唱了起来:“今天天气好晴朗,处处百花香啊百花香,蝴蝶儿忙,蜜蜂也忙.......”
朱七七唱的歌与当下士族喜爱的雅乐完全不同,这种现代的旋律对于深爱雅乐的朱富贵来说简直是无比折磨。
朱七七完全不管马车里的老父亲那可怜的耳朵,自顾自的唱了一首又一首,唱着唱着,她觉得此时此刻,自己手里拿的不应该是户扇,而应该是一把折扇啊,刷的一下子打开扇子,多么风流潇洒!
这么一想,她灵光一闪,大笑道:“我想到了!”
朱富贵早已习惯了朱七七时不时的抽风了,掀开帘子没好气道:“你这丫头,我看你不把你爹爹吵死,就是要把你爹爹给吓死,整天一惊一乍的。”
朱七七让护卫把自己抱下马,快速爬进车里,朱富贵连忙道:“慢点慢点,你这丫头,磕碰了可怎生是好!”
“爹爹,爹爹,时间不早了,快快回家。咱们不去逛街了,女儿要回家做个小玩意儿。”
“你这丫头,怎么想一出是一出。”朱富贵摇摇头。
对于朱富贵来说,自家可爱的女儿想一出是一出怎么办?当然是疼着宠着顺着这个小祖宗喽。
回到家里,朱七七稍作梳洗就迫不及待的把几个手工匠人召唤过来,开始边画边讲。
朱七七要做折扇。
当今风流士子,多宽袍广袖,手持羽扇、蒲扇、藤扇、户扇、刀扇等等,很有魏晋风姿。朱七七本人也很喜欢这种出尘恣意的感觉,也常常手持一把绢丝的刀扇,广袖木屐,自觉风流雅致。
但是毕竟是后世穿越来的,电视上那些古代才子大侠手持折扇,也很帅的好吧!
所以,朱七七要推广折扇。
历史上折扇是唐朝时从倭国传入中国的,但是现在这不是还没有传入吗,这个专利就归自己吧。自家老爸也能小赚一笔不是吗?
小泥巴忠心的侍立在一旁,她都有一个多月没有见过女郎了。瞧见没?没有她的伺候,女郎都瘦了,一定是受了很多苦。再看朱七七胸有成竹的坐在那里的样子,小泥巴激动不已,这次谁说什么都不能再离开女郎半步了,嗯……用一个月的月钱发誓。
工匠的动作很快,没两天就按照朱七七的意思做出了两把折扇,朱七七拿到手里,刷的一开一收,觉得操作很顺畅。于是很满意的画了新的图纸让工匠开始正式制作。
不出所料的,折扇如同后世一般,因其方便携带,把玩起来风流潇洒,非常得各路世家子弟的喜爱,很快就在扇子市场独占半壁江山,成了贵族的标配。就连很多家底较为丰厚的武林人士都开始效仿起来,更有甚者,已经开发出折扇形式的兵器了。
可以说,中国的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就不乏各种各样的智慧。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现在把折扇扔给工匠和朱爸去操心,朱七七要开始琢磨怎么增产了。
这个时代的人们吃菜有冬葵、藿、芥菜、马齿苋、蔓菁、荇菜这些朱七七前世很少吃到的菜,也有莼菜、香椿、瓠子、萝卜、莲藕、笋这一类朱七七前世也爱吃的菜。
粮食有主流的是稻、黍、稷、麦、菽。
现在的产量来说,都不算大,种子的问题是一方面,土地肥力不足也是一方面。只靠农具达到大量增产目的不现实。
朱七七感觉有些无奈,她以前虽然爱看书,但她其实是个货真价实的理工妹,她会的技能可以在这个时代实现的真心不多。很多东西都是她根据前世的印象提出个想法,然后高薪请墨家大匠研究造出来的。
但朱七七从前世带来的知识和本领,不包括农学。所以朱七七对农业如何增产,那就是两眼一抹黑。
关于粮食这里朱七七能想到的增产方式除了引进外来物种,就是肥料和粮种上下功夫了。
而那些高产量的作物这会儿都还老老实实的在美洲待着呢。
朱七七只好一边鼓励自己田庄的佃户多多研究庄稼肥料,一边重金聘请农家大家来筛选和培育粮种。
但她觉得这都未必能很快的解决问题,要想有效又快的解决问题,还是得引进高产作物。
可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