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在本地共有8家产业,经过商讨,8家共同出资,每年向道观捐赠若干物资,价值约400两银,折合每家50两。
(不要觉得少,郡守下面的功曹督邮等属官每年俸禄才500石粮米,折合约500两银,当然只是底薪,不包括布帛、冰炭等季度奖以及免税免徭役等隐形福利)
这些物资足以让大小8个道士舒舒服服的吃用上一整年了。
当然,道观的观主也不是不懂人情世故之人。
他不但时不时的送些在三清前供奉过的豆米,每个季度还会主动上门给几个店铺做招财驱邪保平安的法事。当然了,每次也会捎带着免费给几位掌柜家里也做上一做。
观主是个实诚人,每次的法事都是8个道士一起做。
这样一来,掌柜们作为分公司经理很满意,自己负责的分公司每个季度都能得到最好的祈福消灾法事。(这个时代只要有能力的店铺,本来就习惯每年都做法事来招财纳福消灾避祸)
作为一家之主的他们也很满意,法事可不便宜,要不是沾了店铺里的光,他们家每年顶多能做次小法事,法事上顶多有一两个道士,两三个时辰就好了。又怎能像现在这样一年三四次的做呢?而且每次都是观主带着观里的大小八个道士一起上,一次就是一整天,而且还!免!费!
同志们,别的不说,这人多人少,那法力能一样吗?时间长时间短,那效果能一样吗?
更何况,每年都能收到不少福米福豆,这可都是神仙享用过的,据说常年煮来吃,是可以延年益寿的,正经好东西啊。
而实诚的道爷们那就更满意了。
人们迷信不假,可手里都没多少东西,就像某个专家曾说过的,古代的平民百姓,每天光活下去就已经是拼尽全力了,能有多少东西给道观添香油钱?
而道士们日子过得也不好。所谓穷文富武,道士们都练习拳脚,有功夫在身,吃的本来就多,还要定期发放福豆福米(就是在三清前供奉过的豆子和米,人们相信吃了有祈福消灾的功效)用来做功德,消耗是蛮大的,这个道观也没多少田产,平时的香客也不算多,优质香客那就更少了,所以日子过的并不富裕,甚至是紧紧巴巴。
朱家店铺的捐赠可以满足他们整整一年的花销,是他们观里最大的优质香客(金主)。
道观里积极的维护这段关系,每次去做法事都倾巢而出,每个店铺五天,一共八个店铺,一圈下来就是一个多月。
朱家的掌柜都是体面人,每次不但会给出场费,还会好酒好菜的招待,等道士们走的时候还会打包走各种瓜果点心。
也就是说,道爷们可以在朱家店铺这里好吃好喝一个多月,更快乐的是每次都不是白来,有出场费的,走时还能连吃带拿。
这真是,三倍的快乐。
所以,每一方都很满意,这就导致了双方的关系十分稳固。
好了,啰哩啰嗦的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说清楚前因后果,并以此说明,道观和朱家的几个店铺关系都还不错,每年差不多腊八前后,店铺这边就会带着东西前往道观。
而好巧不巧,昨天,也就是朱富贵和朱七七来的前一天,各个店铺刚把给道观的物资整理好派人拉过去。
浩浩荡荡好几辆牛车,路途又不近,所以派去的伙计们一般当天都不回来,通常都在道观歇上一晚再走。
而王梁和赵瓒他们出来游玩,看天色不早,就不打算赶夜路,而是打算就近找个投宿的地方。
但是方圆十来里都只是小村庄,就这个道观还大一些,能挤下他们这么多人,于是一群人就来了道观里。
就这样,双方人马正好碰上了。
赵瓒他们打量一番,心中还算满意。
这道观虽然不大,但道士们打扫的很干净,怎么也比借宿农家或者露宿野外好多了。
道观里有两间客房,三间道士的房间,其中一间是观主的,另外有一个山神殿和一个三清大殿。
于是,赵瓒睡观主的房间,王梁辛崇各占一间客房,有些地位的随从睡道士的房间,地位差点的在山神殿里打地铺,道士和朱家的伙计们一起挤在三清殿里打地铺。
大家就这么对付了一晚。
据回来的伙计们说,当天那几位贵人的队伍里一个女的都没有,却能嬉笑打闹大半宿,酒一坛一坛的饮,时不时就有属于男性的娇嗔传来。
后半夜更是毫不收敛的发出了令人心照不宣的声音,那是在玩一些成年人喜欢玩的游戏时才会发出的声音。
伙计们都惊呆了,还能在神仙家里这么玩??
贵人就是贵人,不但连神仙都不怕,玩的也还特别花。
有多花?
花到都早上了还有个客房里在嗯嗯啊啊的没完没了。
别的不说,就这份坚持和毅力便深深震撼到了朱家伙计,在他们单纯的人生经历中,何曾见过这样的牛叉人物?
这三位贵人在伙计们的心中一举封神,他们还忍不住时不时的把崇拜震撼的目光放到这些家丁护卫身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