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要是我的话,就扩大太医院编制,或者也开个医科科考,给官做,到时候给每级地方派几个人,闹病闹灾用得上,不比老是临时从太医院调人过去要强吗?】
朱元撞揪虎须的手势一顿,眼皮狠狠一跳。
开医科?
事情怎么还越闹越大,这是让他开历史先河啊!
而这个先河开不开得成他不知道,一定会被读书人日夜咒骂倒是真的。
在这一点上,朱雄英有不同的看法。
【这样一来,不用爷爷费尽心思网罗人,一定有考不上榜的读书人,扛着铺盖卷,下乡去当村医!】
这个法子不是朱雄英给老朱现想的,而是抄了一位伟人的作业。
而老朱,他的爷爷,是一个力求权力集中的皇帝。
所以哪怕朱雄英能够开口说话,获得老朱的信任以后,他想提这个建议,都得忽悠对方一句。
【别看这么做,好像加重了朝廷俸银的负担。】
【可长此以往下去,有了民心基础,天下医馆都是朝廷掌管着,这事你不亏!】
毫不保留的心声听进耳中,朱元璋的双眼又是一亮。
开医馆药铺那可以赚钱的行当。
而无论是发生灾情或者疫情,光是采买药材,耗资巨大,还会被皇商从中抽取利益。
可历来没有哪家朝廷,想着自己做这笔买卖。
但!
也没有哪个放牛娃,能带领百姓起兵当上皇帝啊!
干它!
朱元璋从来不是一个缺少魄力的帝王,他缺少的,是有人打开他的见识局限。
“陛下,要不还是试试吧,臣相信这世上不缺,宁愿蒙受污点,也要为民做实事的读书人。”
戴思恭认为刘惟谦可能是见惯了穷凶极恶的犯人,多少有些悲观。
在他看来,只要陛下想做,就像尝试接种牛痘,用来预防天花一样。
哪怕匪夷所思,最终也会成功!
“咱先试试!”
朱元璋激动之下,把乖孙的虎头帽揪了起来。
稀疏的胎毛配上乖孙那智慧的双眼,把朱元璋逗乐了。
【脑子好凉,要退化了!】
直到朱雄英用幽怨的眼神盯着他,这才连忙把帽子扣上,还轻轻拍了拍,免得乖孙的脑子真的退化,以后没法给他出主意,当他的幕后军师。
刘惟谦等人,互相使了一个眼色。
看来,陛下是执意要办成接种牛痘这件事。
“既然陛下有旨,臣等按照旨意去办。”
谁知,朱元璋摆了摆手。
“不着急,先将京城方圆三百里接种完,让京营将军们分批次来,刘爱卿你盯着这件事,吸取一下经验,回头好推广。”
这是要缓一缓再说?
六部尚书们松了一口气,压力骤减。
原来陛下说的先试试,是先试错啊。
那就好办了!
多些错误打击一下陛下的积极性,等滁州和扬州那边的瘟疫彻底消除,要不了多久,那么多国家大事,陛下哪里想得起来这么一出。
唯有戴思恭急了眼:“陛下,此事一回头,就虎头蛇尾了啊!”
打铁需趁热!
没等朱元璋解释试试的用意,李信急忙出声。
“戴院使,不得放肆,陛下有陛下的苦衷。”
朱元璋深深地看了一眼,这个暂代吏部尚书之职的李信。
这老小子,八成是胡党的人。
看似替他考虑,实际上就是让他打退堂鼓。
他想到李信前几日呈上来的百官评级,胡党全部属于上乘,淮西武将功勋在职的,属于中流。
剩下的浙东集团和降将派,近半数评为不合格,故意给他上眼药,心里已经下了决定。
开年,先拿李信下酒!
“是,朕有别的想法。”
他挥手制止了戴思恭的劝说,让六位尚书先出宫。
并且特意叮咛礼部尚书,把祭词改了。
连祭词表功都要改,说明陛下是真的要知难而退。
六部尚书各怀心思地告退,剩下戴思恭气得眼珠子通红。
“陛下!臣请辞!”
【坏咯,爷爷这一退,寒了忠臣的心了。】
这风凉话说的朱元璋手心直痒痒,狠狠地盯了一下朱雄英的屁股。
还不是你小子惹出来的事?
他都打算强硬的让六部配合了,听到文人下乡,医馆药铺充公,能让他增加更多的人手治国御民。
他不试试,对得起老天派来的乖孙吗?
“既然戴院使要请辞,咱不留你,只是你给咱推举一个合适的人,替咱拟定一下医科考试的事。”
“太医院诸事可以由……什么?”
沉浸在自己伤怀情绪里的戴思恭懵了。
摇篮里的朱雄英,更是目瞪口呆。
反应过来,一老一小皆是满脸震惊与佩服地看着朱元璋。
【厉害了我的爷爷!他这不是知难而退,他是想干票大的!】
“陛下是想直接召集医者来太医院?可是边远的地方怎么办?”
深入过疫区的戴思恭知道,最难缠的是那些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官,与商绅狼狈为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