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罢,又和声劝解:“大家同在府中当差,便是一家人,抬头不见低头见,何必为小事伤和气?往后和睦相处,齐心方能顺遂。”二人听了,羞愧低头,诺诺称是。周围众人见李纨处事公正,皆低声称赞:“大奶奶管家,倒也井井有条!”
且说王熙凤在病榻上,听闻李纨将府中事务料理得有条不紊,心中既欣慰又感慨。她靠在枕头上,面色苍白,微微叹气,(眼神流露出复杂神色,对身旁平儿道 ):
“我平日只道她是个闷葫芦,整日在稻香村做针线、教兰儿读书,想不到倒是有才干,看来是我小瞧她了。”
平儿笑着宽慰:“奶奶平日操劳,难免疏忽。如今大奶奶能分担,也是府中幸事。奶奶且安心养病,莫要忧心事务。”王熙凤微微点头,目光满是思索。
贾琏得知妻子患病,心急火燎从外赶回。一路快马加鞭,尘土飞扬,到府中径直来到王熙凤房中。见妻子形容憔悴,往日神采不复,心疼不已。
他轻轻坐在床边,握住王熙凤的手,那手瘦得皮包骨头,(眼中满是心疼自责,轻声道 ):“凤儿,你何苦如此,把自己累成这样。往后别再拼命了。府里离了你虽艰难,总能想些法子。你身子若垮了,叫我如何是好。”
王熙凤微微苦笑,眼中闪过无奈,声音虚弱道:“我若不操持,这一大家子吃喝拉撒、迎来送往,可如何是好?我也是骑虎难下呀。”
贾宝玉听闻,与林黛玉一同前来探望。贾宝玉满脸关切:“凤姐姐,你快快好起来,府里没了你,总觉得少了什么。往日姐姐在,那热闹劲儿,如今都没了。”
林黛玉轻声附和:“凤姐姐安心养病,府中事务有李纨嫂子照料,定不会出差错。姐姐只管放宽心,调养身子。”王熙凤看着二人,勉强挤出笑容:“有你们这话,我便放心了。宝玉如今越发懂事,林妹妹也是,往后你们可要相互扶持。”
这边厢,袭人、晴雯与紫鹃也在私下议论。晴雯撇嘴:“大奶奶平日不声不响,没想到管家倒是有模有样。我原以为她只会守着兰儿过日子,倒是小瞧她了。”
袭人轻轻戳晴雯额头,嗔道:“你这张嘴,可别乱说。大奶奶一向稳重,如今管家尽心尽力,咱们可不能说三道四。府里正用人之际,大家都要齐心协力。”紫鹃点头称是:“正是,府里上下齐心,方能万事顺遂。若都像你口无遮拦,成何体统。”
且说贾巧与王板儿,夫妻二人在贾府田庄打理事务。王板儿生来对庄稼有天赋,虽是贾府姑爷,却毫无架子。每日清晨,天色未明,他便与下人们前往田庄劳作。
头戴斗笠,身着麻衣,手持锄头,翻地、播种、施肥,动作娴熟。田间泥土在他手下温顺,孕育勃勃生机。微风拂过,庄稼“沙沙”作响,似为他的辛勤劳作喝彩。
贾巧心灵手巧,每日午后,带着做好的糖水、点心,坐着马车送往田庄。马车缓缓行驶在乡间小道,车轮“咕噜咕噜”响,扬起尘土。到地头,贾巧笑着招呼:“大家辛苦了,快来歇歇,吃些点心,喝口糖水。”众人围过来,笑着道谢。夫妻二人将庄园打理得井井有条,农作物长势极好。玉米杆子比人高,棒子饱满;稻谷沉甸甸,似在展示丰收喜悦。每年收成翻倍,引得周边庄户称赞。
这一日,府中小厮快马赶到田庄报信:“姑奶奶,不好了,凤奶奶染病了!”贾巧听闻,心中如被重锤一击,脸色瞬间惨白,手中衣物“啪嗒”掉落。(心急如焚,顾不上许多,急忙往地里找板儿 )彼时,板儿正在劳作,烈日高悬,汗水湿透衣衫。贾巧跑到跟前,气喘吁吁:“板儿,不好了,母亲生病了!”板儿听闻,锄头“哐当”落地,(双眼瞪大,满脸震惊担忧 )急忙停下活计,顾不上擦汗,说道:“巧儿莫急,我这就收拾。”
板儿赶忙回住处,简单收拾,换身干净衣裳,又急匆匆到街上药铺,精心挑选滋补药品。与巧儿雇了马车,心急火燎赶往荣国府。一路上,马车疾驰,扬起尘土。贾巧心急如焚,不停催促车夫:“快些,再快些!”板儿紧紧握住贾巧的手,轻声安慰:“巧儿莫怕,岳母吉人自有天相,定会没事。”(虽心中担忧,仍强装镇定安抚贾巧 )
终于,二人赶到荣国府。远远望去,大门巍峨耸立。到府门前,马车未停稳,贾巧便心急下车,脚下踉跄,差点摔倒。板儿一手提药品,眼疾手快扯住巧儿,焦急道:“巧儿慢些,别急,已到府门口了。”门房见是小姐姑爷,急忙躬身行礼:“小姐,姑爷回来了。”贾巧一脸急切,快步往府中跑去。
板儿赶忙摸出一两碎银子递给门房,满脸和气:“大哥辛苦,给大哥买茶喝。”门房笑着接过,连声道谢:“谢谢姑爷。”板儿不再耽搁,追着巧儿而去。
贾巧进得屋来,见王熙凤躺在床上,脸色苍白,往日精明被病容掩盖。平儿正在床边喂药。贾巧眼眶一红,“扑通”跪地,泪水夺眶而出,(肩膀微微颤抖,哭着说 ):“娘,女儿不孝,未能伺候您,让您受苦了。”王熙凤见女儿如此,心中一酸,挣扎着要坐起。平儿赶忙扶住。贾巧忙拿过抱枕,轻轻垫在王熙凤身后。王熙凤握住巧儿的手,微微颤抖着说:“巧儿,娘知道你孝顺,怎能怪你。娘这身子,自己心里有数,不过是一时不适,你莫要太过伤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