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当日,那赫赫扬扬之贾府,自国朝定鼎以来,历经数世繁华,钟鸣鼎食,簪缨世家之誉,名动京都。府中子弟,或文采斐然,或武艺精湛,世代皆有出类拔萃者,为家族增光添彩。
且说这贾府中有一公子,名唤贾安,自幼便展现出与众不同之聪慧。他眉眼含情,顾盼生姿,恰似春日初绽之花朵,明媚而灵动。其对诗书典籍,仿若天生结缘,自识字起,便手不释卷,沉醉于那字里行间的奇妙世界。
每日晨曦未露,万籁俱寂之时,贾府中他人尚在酣睡,贾安便已起身,于书房中秉烛苦读。那烛火摇曳,光影在他专注的面庞上跳跃,映照出他对知识的渴望。
四书五经,在他手中摩挲无数遍,书页已然泛起微黄,如同岁月镌刻的痕迹;诗词歌赋,从他口中吟诵而出,韵律悠扬,仿若天籁之音,回荡在书房之中。
寒来暑往,春去秋来,十数载的光阴,于他而言,不过是沉浸书海的匆匆一瞬。窗外的花开花落,见证了他的勤勉;天边的月缺月圆,陪伴着他的孤灯清影。
时光荏苒,不觉间,科考之期渐近。此乃关乎家族兴衰荣辱之大事,贾安深知自己肩负的期望之重。临行前,他精心装扮,身着一袭月白色锦袍,那锦袍质地精良,触感柔滑如脂,袍角绣着淡雅云纹,恰似天边悠悠白云,随风飘动,为他增添了几分飘逸出尘之态。头戴黑色方巾,方巾之上镶着一枚温润白玉,玉质莹润,光泽内敛,与他俊朗的面容相得益彰,愈发衬得他气宇轩昂,风度翩翩。
他神色庄重,迈着沉稳的步伐,依次向祖宗牌位、长辈们辞行。至贾政跟前,他恭恭敬敬地躬身,深深一揖,言辞恳切地说道:“祖父,孙儿此番前去,定当全力以赴,不负家族所望,为我贾家争光添彩。”贾政微微颔首,眼中满是期许之色,语重心长地说道:“吾孙此去,当沉稳应对,以平日所学,展我贾家风采。切不可慌乱,亦不可骄躁,务必竭尽所能,方不负这多年的苦读。”言罢,轻轻拍了拍贾安的肩膀,那动作虽轻,却蕴含着无尽的期望与鼓励。
随后,贾安带着书童,乘上那装饰华丽的马车,缓缓向着贡院而去。一路之上,街市热闹非凡,行人熙熙攘攘,叫卖声、谈笑声交织在一起,好一片繁华景象。然而,这一切皆入不了贾安的眼,他心中所思所想,唯有即将到来的科考。车窗外的喧嚣,仿若隔世之音,他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默默回顾着所学知识,如同即将奔赴战场的战士,反复检查自己的装备。
待至贡院,但见那贡院大门巍峨高耸,气势恢宏,仿若一座庄严肃穆的殿堂,承载着无数士子的梦想与希望。门前守卫森严,士卒们身着甲胄,手持长枪,神色冷峻,尽显威严。考生们身着各异,有身着素袍的寒门学子,亦有衣着华丽的世家子弟,却皆神色凝重,怀揣着各自的梦想与抱负,仿佛能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到对未来的期许与忐忑。贾安随着人流,依次接受搜检。差役们检查得极为仔细,从衣物的每一道缝隙,到笔砚的每一处夹层,皆不放过,生怕有丝毫作弊之嫌。贾安虽内心紧张,心脏如鼓般跳动,但仍强作镇定,神色从容,任由差役们检查。搜检完毕,他领取号牌,怀揣着紧张与期待,踏入贡院。
步入考场,内里一间间号舍排列整齐,却狭小逼仄,仅容一人容身。那号舍仿若一方小小的囚笼,却又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贾安寻得自己的号舍,轻轻放下考篮,将笔墨纸砚一一摆好。每一个动作都显得格外谨慎,仿佛这些物品,便是他征战考场的利刃。他仔细打量着号舍,虽空间狭小,却打扫得还算干净。墙壁上隐约可见前人留下的字迹,或激励,或感慨,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故事。贾安深吸一口气,暗暗给自己鼓劲,然后坐在简陋的桌椅前,等待着试卷的分发。
待考官分发试卷,他双手恭敬地接过,展开试卷,目光迅速扫过题目。只见他时而双眉紧蹙,似那巍峨山峦,凝聚着思索的力量,仿佛正与难题进行着一场无声的较量;时而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亮光,似已觅得解题思路,犹如在黑暗中寻得了一丝曙光。手中毛笔如灵动游龙,蘸饱墨汁,于试卷上洋洋洒洒。他先以端正小楷书写破题之句,那字迹娟秀工整,笔画刚劲有力,起承转合间,尽显深厚功底。论述部分更是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将自己平日所学,如珍珠般串联在一起,条理清晰地阐述观点。写到精彩处,他不自觉挺直身躯,目光灼灼,仿佛要将满心的才学毫无保留地倾泄而出,那股自信与豪情,溢于言表。考场内寂静无声,唯有笔尖在纸上摩挲的沙沙声,仿佛在谱写着士子们的命运之歌。
终于,放榜之日来临。天色尚早,贾府的门房便已如翘首盼归巢的鸟儿,早早守在门前。那门房伸长了脖子,眼睛紧紧盯着远处,满是期待之色。忽听得远处锣声阵阵,恰似那激昂的战鼓,打破了清晨的宁静。一名报子如旋风般疾奔至府前,扯着嗓子,高声唱道:“恭喜贾府,贾安公子高中解元!” 这声音清脆响亮,宛如洪钟,瞬间划破了贾府清晨的宁静,好似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层层涟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