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水师舰队一路西行,旌旗蔽日,声势浩大。沿途海盗望见这般庞大的舰队和威武的战舰,早已闻风丧胆,远远避开,无一人敢撄其锋芒。舰队在海上航行数月,历经风浪,这一日,前锋终于抵达了波斯湾的重要门户——忽鲁谟斯(霍尔木兹)。
忽鲁谟斯王此时正在宫中,忽有急报传来,称一支前所未见的庞大舰队正逼近港口,战舰大如城郭,数量极多。国王大惊失色,生怕是帖木儿帝国的军队或是其他强敌来犯,连忙派遣重臣带领官员火速前往港口查探情况并尝试接触。
官员们战战兢兢地来到港口,只见海面上舳舻千里,旌旗招展,尤其那几艘巨大的宝船,宛如海上宫殿,其威严远非寻常波斯或阿拉伯战舰可比。他们心中正自骇异,就见一艘装饰着明教圣火标志的波斯战船率先靠岸,一人当先而立,正是凌霜。
凌霜朗声道:“我乃波斯明教教主凌霜!身后乃大明皇帝陛下派遣的征西天军,这位是征西大元帅李文忠李元帅!我等此行,是为平定波斯明教内乱,铲除奸佞,恢复秩序。忽鲁谟斯乃友好之邦,诸位不必惊慌。”
官员们见是凌霜教主,又听闻是“大明”军队,稍稍安心,但仍被那强大的军容所震慑。小昭、黛绮丝等人此时也上前,用流利的波斯语向官员们详细解释大明乃是取代蒙元的中原正统王朝,国力鼎盛,文化繁荣,与四处征伐的帖木儿帝国不同,向来以德服人,注重礼仪邦交。
几位心思活络的官员悄悄将小昭、黛绮丝等人拉到一边,低声询问大明的具体情况。黛绮丝便将中土之辽阔、物产之丰饶、人口之众多、军力之强盛(尤其强调了火器的可怕威力)稍作描述,虽未夸大,但其展现出的国力已让这些官员听得目瞪口呆,心中暗想:这竟是比帖木儿还要强大得多的帝国!
官员们急忙返回王宫,将所见所闻一五一十禀报忽鲁谟斯王。国王召集谋士商议。一位老成持重的谋士分析道:“大王,那大明帝国能横扫不可一世的蒙古铁骑,其实力绝非我等所能想象。观其军容,确实远胜我等所知任何军队。然而中华向来是天朝上国,礼仪之邦,只要我等以礼相待,表明臣服之意,得其认可,非但无祸,反而能得其庇护。届时,有了大明作为靠山,帖木儿等国又岂敢再轻易觊觎我忽鲁谟斯?”
忽鲁谟斯王闻言,深以为然,当即传令:以最高规格礼仪,亲自率领王公大臣出城,前往港口迎接大明征西元帅李文忠等一行。
是夜,王宫内举行盛大宴会,款待李文忠、宋青书、姚广孝、凌霜、张无忌、周芷若等主要将领。忽鲁谟斯王态度极为谦恭,言辞恳切,表达了对大明的仰慕与臣服之意。
席间,一些忽鲁谟斯的武将见国王对明将如此礼敬,心中不免略有不服,便借着酒意,提议以比武助兴,想试试这些明国将领的成色。
忽鲁谟斯王麾下一位名叫阿巴斯的悍将率先起身。他身材魁梧,筋肉虬结,声如洪钟:“久闻中华武学博大精深,末将不才,愿以一身粗浅摔跤之术,向天朝将军请教一二,以助酒兴!”他精于波斯摔跤,擅长近身锁拿,在军中从无败绩,对自己力量非常自信。
李文忠目光看向宋青书,宋青书微微颔首。却见杨逍起身请战。宋青书低声道:“杨左使,烦劳出手,点到即止,扬威即可。”
杨逍淡然一笑,长身而起,一袭青衫无风自动,说不尽的飘然潇洒。“将军既有雅兴,杨某奉陪。”他缓步走到场中,与阿巴斯那雄壮的身躯相比,更显得儒雅文弱。
阿巴斯见对手如此模样,心道如此文弱岂能挡得我一击?当即低吼一声,如同猛虎扑食,双臂张开,便欲抱住杨逍施展摔技。他脚步沉重,踏得地面微颤,气势惊人。
然而杨逍身形一晃,竟如鬼魅般轻飘飘地滑开半步,恰好让过阿巴斯这猛力一扑。阿巴斯一击落空,重心微失,正待变招,却见杨逍右手食指与中指微屈,似拈非拈,似弹非弹,对着他肘后“曲池穴”轻轻一拂。
这一拂看似轻柔无力,甚至带着几分文人雅士抚琴弄箫的闲适,但阿巴斯却觉整条右臂骤然一麻,凝聚的力量瞬间消散,仿佛被一道无形的细针刺中要穴,酸麻难当,竟不由自主地垂了下去。他心中大骇,左拳急忙挥出,势大力沉。
杨逍不闪不避,左手袍袖随意一拂,袖角蕴含精纯内力,如流云般搭在阿巴斯左腕之上,轻轻一带。阿巴斯只觉得一股柔和却无法抗拒的力道引偏了他的拳势,脚下顿时踉跄,险些自己摔倒。他急忙沉腰坐马,想要稳住身形。
就在他旧力已尽、新力未生之际,杨逍那方才拂穴的右手食指再次轻弹而出,这一次并非针对穴道,而是凌空弹向他腰间束带的铜扣。
“叮”的一声轻响,极其细微,却清晰传入在场每位高手耳中。只见那铜扣应声而落,阿巴斯的腰带微微一松。杨逍早已飘然退开三步,负手而立,面带微笑,仿佛从未动过手一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