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鑫没听见她的嘀咕,他正看着徐妙锦带回来的、用自己外袍包裹着的那一小堆沉甸甸、沾着新鲜泥土的土豆和红薯,眼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激动与使命感。
“侯爷!”徐鑫朗声道。
“末将在!”张赫刚布置完任务,立刻返回。
徐鑫珍而重之地将那个包裹递到张赫手中,声音带着一种穿透历史的厚重:
“此物,名为‘金玉黍’与‘红玉薯’!乃此新大陆之神种!不挑地,耐旱涝,亩产数十石!活命之粮,社稷之基!万民之福,尽在其中!”
“命你,亲率最精锐之亲卫,以冰窖(船上有简易冰窖保存珍贵药材)贮藏,日夜守护!若有半分差池,提头来见!”
张赫双手颤抖地接过那沉甸甸的包裹,感受着泥土下蓬勃的生命力,又听到“亩产数十石”、“活命之粮”、“社稷之基”等字眼,这位戎马半生的老将,眼眶瞬间红了!他猛地单膝跪地,以额触地,声音哽咽却斩钉截铁:“末将张赫!以性命担保!人在种在!种失人亡!定将此神种,安然带回大明!献于陛下御前!!”
周围的官兵也明白了那包裹中是何等神物,看向包裹的眼神充满了无上的敬畏,如同看着国之重器!自发地跪倒一片,齐声低吼:“誓死守护神种!!”
舰队在肃穆而激昂的气氛中,迅速完成了补给和伤员安置,拔锚起航。三艘巨舰如同移动的堡垒,护卫着那承载着亿万黎民希望的包裹,沿着壮丽而陌生的海岸线,开始了谨慎的巡航与探索。沿途,他们发现了更多适宜登陆的肥沃河口,标记了丰富的渔场和矿藏(徐鑫神识探测),并与几支规模较小、态度相对平和的土着部落进行了初步的、以物易物的接触(用丝绸、瓷器换取食物和向导),留下了一些代表和平与交流的印记。
两个月后,舰队完成了对新大陆(北美西海岸)的初步探索,绘制了珍贵的海图,收集了大量动植物标本和少量矿藏样本。更重要的是,那包裹中的土豆和红薯种薯,在徐鑫以微末灵力暗中滋养下,依旧保持着惊人的活性!
返航的时刻到了!
归途顺风顺水,舰队日夜兼程。当那熟悉的大明海岸线再次出现在视野中时,整个舰队爆发出震天的欢呼!这一次的欢呼,充满了胜利的喜悦和归家的渴望!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在舰队抵达松江定海港之前,就已飞传应天!
奉天殿,早朝。
朱元璋高坐龙椅,面色沉凝。北元小股骑兵又在边境骚扰,户部又在哭穷,几个御史还在喋喋不休地弹劾徐鑫在松江“靡费无度”、“擅启边衅”…殿内气氛压抑。
就在这时——
“报——!!八百里加急!松江定海港!!” 王德福尖锐激动的声音撕裂了沉闷,他几乎是连滚爬带地冲入大殿,手中高举一份插着三根红翎的加急军报,身后还跟着两名水师传令兵,抬着一个用明黄绸缎覆盖的沉重木箱!
“快!呈上来!”朱元璋猛地站起,眼中精光爆射!他认得那红翎!是最高等级的捷报!
王德福颤抖着将军报呈上。朱元璋一把撕开火漆,目光如电般扫过!军报是张赫亲笔,字迹因为激动而略显潦草,但内容却如同惊雷:
“…臣张赫顿首!仰赖陛下洪福,逍遥真君神威!我大明皇家远洋探索舰队,已安然返回!航程十万里,历时六月余!踏足殷地安新陆!拓海疆万里!绘海图无算!”
“…更蒙真君寻得无上神种!名曰‘金玉黍’、‘红玉薯’!此物不择地而生,耐旱涝,经真君仙法点验,确凿亩产…**数十石**!活命之粮,社稷之基!今已携顶级种薯归华!万民之福至矣!!!”
“亩产…数十石?!”朱元璋拿着军报的手剧烈颤抖起来!这四个字如同重锤,狠狠砸在他的心坎上!他出身贫寒,深知饥馑之怖!这…这简直是天降祥瑞!不,是比祥瑞更珍贵万倍的神物!
“神种何在?!快!快抬上来!!”朱元璋的声音都变了调,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急切!
明黄绸缎揭开!沉重的木箱打开!一股混合着泥土芬芳与生命活力的气息瞬间弥漫大殿!箱内,铺着湿润的海藻,上面静静躺着一堆大小均匀、饱满圆润、沾着点点泥土的土豆和红薯!个个都有拳头大小,色泽鲜亮,生机勃勃!
“嘶——!”满朝文武,无论勋贵还是文臣,看清箱中之物,无不倒吸一口冷气!这就是亩产数十石的神种?!看起来…果然不同凡响!
“好!好!好!”朱元璋连说三个好字,激动得脸色发红,大步从御座上走下,竟不顾帝王威仪,亲手捧起一个沉甸甸的土豆,如同捧着绝世珍宝,指尖都在微微发颤!“徐守拙!好!好一个逍遥真君!此功…此功盖世!!”
“陛下!”徐鑫的声音适时从殿外传来。他一身风尘仆仆却难掩神采的紫袍,带着徐妙锦(也被特许入殿),大步走入殿中,对着朱元璋躬身一礼,“臣,幸不辱命!神种在此!然,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臣请陛下移驾京郊皇庄,当场试种,以显神种之能,安天下万民之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