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有客栈这张“信息网”的存在,使得契丹人部落还没有进入西夏国,而耶律马五兄弟所开设的客栈,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广泛的人脉关系,成为了获取情报的关键节点。客栈通过询问过往的客商、行脚客以及逃难的难民得到了契丹人部落大致情况和行动轨迹。
当客栈得知契丹人部落有进入西夏国的动向时,耶律马五兄弟们迅速采取行动。他们首先通知了客栈内的客商和行脚客,让他们提前做好逃跑的准备。这些人得知消息后,纷纷收拾行囊,匆匆离去,以避免被契丹人部落袭击。
接着,耶律马五兄弟们将客栈内值钱的东西,如金银财宝、珍贵物品等,以及他们的家眷,全部藏匿进密道里的地窖中。这个地窖位置隐蔽,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能够确保这些人和财物的安全。
最后,为了不引起契丹人部落的怀疑,耶律马五兄弟们只留下了几个经验丰富的“老人”,看守客栈和歇脚店。这些“老人”们看着都是老实巴交、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不太可能引起契丹人的注意。
果然,当契丹人部落潜逃进西夏国时,他们并没有发现客栈内的秘密。他们只是抢掠了客栈里故意留下的食物、一些锅碗瓢盆、桌椅板凳以及一些旧的铺盖被褥。虽然这些东西也有一定的价值,但与客栈原本的财富相比,损失并不算太大。
客栈留下来的“老人”们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惊讶地发现契丹部落的士兵数量竟然只占全部人数的不到四成!其余的人,要么是部落的家眷,要么是被抢夺来的西夏人,他们主要负责为契丹士兵运送物资和处理杂事。
经过这样的分析,“老人”们算出能够实际参加战斗的部落士兵数量大约只有六千人左右。而且,如果遭遇袭击,契丹部落肯定会留下大约一千名士兵来守卫部落,那么真正能够投入战斗的士兵满打满算也不过五千人而已。
在了解了契丹部落的有生力量之后,老人们开始评估契丹人部落的战斗力。他们深知契丹人素来以骁勇善战着称,尤其是他们的弓马技术娴熟,堪称一绝。契丹人的弯刀更是锋利无比,锋利的弯刀再配合重甲骑兵的冲锋,其威力简直无法想象,所到之处犹如秋风扫落叶,所向披靡。一般的箭矢和刀剑,根本对重甲骑兵造不成丝毫伤害。在这样的重甲骑兵攻击面前根本毫无作用,完全无法射透或砍穿他们的重甲。
这种强大的战斗力,就是传说中的“铁浮屠”的雏形。而这,也正是契丹人耶律阿保机能够迅速崛起的制胜法宝。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部族或国家的骑兵能够与之抗衡。
针对这些信息,拓跋静怡与燕青、耶律齐经过深思熟虑和反复研讨后,终于制定出了三套行之有效的策略来应对契丹人部落那令人闻风丧胆的重甲骑兵——“铁浮屠”。
首先,他们决定采取一种看似简单却十分有效的战术,即在契丹人必经之路提前挖掘大量的“陷马坑”。这些陷马坑不仅能够有效地消耗掉一部分“铁浮屠”的兵力,更能极大地减缓其骑兵的冲击力。当“铁浮屠”的铁骑踏入这些隐藏在地面下的陷阱时,马蹄会被深陷其中,导致马匹摔倒,进而使骑手失去平衡,甚至可能受伤。这样一来,“铁浮屠”的整体战斗力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其次,为了进一步削弱“铁浮屠”的实力,拓跋静怡计划派出一支精锐的骑兵队伍,引诱契丹人的“铁浮屠”进入一片广袤的草地。这片草地看似平坦,实则暗藏玄机。当“铁浮屠”的骑兵进入草地后,拓跋静怡的骑兵们会一边佯装逃跑,一边在草地上撒下大量的“铁蒺藜”。这些铁蒺藜形状尖锐,一旦被马蹄踩到,就会深深地嵌入其中,给契丹重甲骑兵造成巨大的伤害,甚至可能让他们的战马无法继续前行。
最后,拓跋静怡和燕青精心设计了一道由“陷马坑”、“铁蒺藜”、“拒马桩”以及“火牛阵”组成的坚固防线。当“铁浮屠”的残余力量逼近这道防线时,他们将会面临重重阻碍。首先是“陷马坑”和“铁蒺藜”的双重威胁,接着是“拒马桩”的阻挡,最后还有“火牛阵”的猛烈冲击。这一系列的防御措施将形成一个无懈可击的陷阱,让契丹人的重甲骑兵“铁浮屠”无处可逃,最终被彻底消灭。
拓跋干部族和拓跋丹阳部族的人们在听完拓跋静怡详细阐述的计划以及她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后,顿时炸开了锅。他们对拓跋静怡提出的抛撒“铁蒺藜”这一策略表示强烈反对。
“绝对不行!”一位年长的拓跋干部族人高声喊道,“契丹人对他们的马匹可是视若珍宝,甚至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如果我们抛撒‘铁蒺藜’,必然会导致契丹人的马匹受伤,这简直就是对他们的一种挑衅,他们肯定会疯狂报复的!”
另一个拓跋丹阳部族的人也附和道:“而且,撒了‘铁蒺藜’不仅会让契丹人部落的马匹受伤,那些洒落的‘铁蒺藜’同样会对我们自己的马匹造成伤害啊!这岂不是得不偿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