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令人惊讶的是,以往那种骑兵被破甲箭射中后纷纷落马倒地的壮观景象并没有出现。相反,那些“冲锋陷阵”的契丹人“重甲骑兵”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和适应性。
他们在面对破甲箭的攻击时,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迅速做出反应。只见他们巧妙地调整着队形,原本密集的队列逐渐分散开来,然后迅速重新组合成两支黑色的“箭矢”形状。
这两支“箭矢”如同闪电一般,风驰电掣地朝着战阵的两肋薄弱环节疾驰而去。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
此时,战阵中的士兵们才意识到情况不妙,但已经为时已晚。想要调整战阵队形来应对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显然已经来不及了。
飞驰而至的两支“黑色风暴箭矢”如两把钢刀,撕开了西夏国大军的战阵,“重甲骑兵”和身后的紧紧跟随的几千名骑兵,所到之处就像“砍瓜切菜”对着西夏国大军的战阵,风驰电掣的划过,一千多人的战阵,在契丹人“重甲骑兵”和轻骑兵的冲击之下,犹如秋风扫落叶一样,荡然无存。
西夏国大军的“千夫长”站在战场上,他的目光如炬,紧紧地盯着敌人的动向,寻找一个契丹人大军的薄弱环节,带领手下士兵突围出去。他的声音如同雷霆一般,响彻整个战场,指挥着士兵们奋勇杀敌。
然而,尽管士兵们拼尽全力,敌人的数量却越来越多,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千夫长”心中暗自思忖着如何才能突出重围,将重要的信息传递给大将军尉迟恭。
他知道,契丹人的“重甲骑兵”是他们最大的威胁。这些骑兵身披重甲,冲锋起来势不可挡,给西夏国的军队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千夫长”下定决心,一定要让“清剿大将军”尉迟恭知道这个情况,让他有所防备。他相信,只要尉迟恭能够采取正确的策略,一定能够给契丹人一个狠狠的教训,为自己报仇雪恨。
在几百名士兵拼死一搏的抵抗之下,“千夫长”终于看到了一丝希望,他抓住“重甲骑兵”过后,轻骑兵会有所延误的时机,带领着剩下的五十多名士兵,像一头猛虎一样,杀出了一条血路,不惜代价一定要突出重围。
他们的身上都带了重伤,马匹全身仿佛被鲜血浸染过一般,那触目惊心的红色,让人不禁为之胆寒。然而,尽管如此,他们的前进步伐却没有丝毫的迟疑,反而异常坚定,仿佛这满地的鲜血并不能阻挡他们前进的道路。
他们的眼中只有一个目标——逃离这片充满杀戮与死亡的战场。于是,他们不顾一切地向前冲去,马蹄声如雷鸣般响彻整个战场,扬起的尘土在空中弥漫。
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他们的速度快如闪电,终于成功地冲破了敌人的防线,逃出了那片地狱般的战场。紧接着,他们马不停蹄地向着西夏国大军驻地狂奔而去,仿佛那里才是他们唯一的安全港湾。
望着那拼命突围、渐行渐远的“千夫长”及其亲随,“西南王”拓跋干的嘴角微微上扬,勾勒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就在这时,原本寂静的茂密树林中突然传来一阵骚动。只见一群部族士兵缓缓地从树林中走了出来,他们一个个显得有些狼狈不堪。有的士兵捂着屁股,满脸痛苦;有的则捂着身上被“无箭头”箭矢射中之处,呻吟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这些士兵一边咒骂着那些“弓箭手”下手太狠,一边艰难地挪动着脚步。显然,他们刚刚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战斗,而且吃了不少苦头。
“契丹人大军”在打扫完战场后,开始着手处理那些战死的西夏国士兵遗体。他们命令俘虏的西夏国大军的士兵们,挖掘一个巨大的坑洞,这个坑洞虽然不算太深,可是在被俘虏的西夏国士兵心里,仿佛是一个无底深渊。
西夏国的俘虏们无奈地拿起工具,开始拼命地挖掘。他们的心中充满了恐惧和绝望,不知道自己是否也会像那些死去的同伴一样,被无情地扔进这个大坑里。
当坑洞挖好后,“契丹人大军”毫不留情地让俘虏的西夏国士兵们,将战死的西夏国士兵遗体扔进大坑里。这些遗体堆积如山,有的已经残缺不全,有的还保持着临死前的痛苦表情。
接着,“契丹人大军”的士兵们,浇上火油点燃了一把火,熊熊的火焰瞬间吞噬了整个大坑。火光冲天,烟雾弥漫,仿佛是一场末日的景象。西夏国士兵的遗体在火中被烧成灰烬,他们的生命就这样被彻底抹去。
然而,对于那些受伤的西夏国士兵,契丹人大军却并没有采取同样的残忍手段。按照他们一贯的规矩,这些受伤的士兵会得到救治和照顾。
契丹人大军的“郎中”们,忙碌地为受伤的西夏国士兵治疗伤口,给他们提供必要的药物和食物。尽管这些西夏国士兵是敌人,但在这一刻,他们也展现出了一丝人道主义的关怀。
一切处理完毕后,契丹人大军的“头领”,让那些俘虏的西夏国士兵吃饱喝足,然后用马车拉着受伤的士兵,返回西夏国大军的营地。这些俘虏们心中充满了感激和疑惑,他们不知道契丹人大军为什么会如此对待他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