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平不断在脑海中推演北上劫击曹军的可行性,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有八成胜算。
"八成胜算,那还考虑个屁呀,出动!"打定主意的杨平立即召集旅级以上军官到县衙开会。
会上,杨平通报了曹军主力北返以及他将部署的劫击方案。
说完战术布置以后,杨平像是在解释、也是在教导诸位高级军官:"你们可能在想,既然曹军已经主动北撤,颍川郡的战事应该算是结束了,我们就应该收拾行囊回汝南郡和家人团聚了。
但我告诉你们: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
曹军此来颍川之战虽然失利,但其三万多大军仍有一半精华尚存。
若我军不趁其疲惫之时将其重创甚至歼灭,则在不久的将来,曹操会卷土重来继续南下,我等将永无宁日。"
杨平的这番话,是能对在场军官们明说的。
不能明说的则是:在他的规划中,这一战一定要利用曹操的轻敌,以及吕布急于抢占地盘的心理,将曹操的机动大军彻底打残甚至歼灭掉!
在农业社会,一旦数万大军被打掉,没有几年的功夫是恢复不过来元气的。
杨平接到的任务就是三年内平定三国,也就是说这一仗把曹操打残了,在他平定三国之前就不用再面对实力强横的曹操了。
所以,他没想着率军南下,留颍川郡给吕布和曹操血拼,而是想着在吕布的协助下劫击曹操,最好能把曹操给宰了!
诸位旅级军官听了杨平的战略分析后,纷纷露出崇敬的目光。
就连何仪也在心中不禁暗想:若是杨平早生十多年,黄巾起义或许就不会失败了。
见众军官都同意前去截击曹操,杨平就站在地图前命令道:"由何师长率领近卫旅和教导旅,本都督亲自带着后勤和工程部队随军出征。
明日天亮前,不管春雨是否停歇,五千大军都将按时出动,北上至郑县,在黄河岸边截击曹军。
其他各部需谨慎防守临颍城,加紧训练、不得懈怠。
任命护民军团司马齐峰,担任临颍城防总兵官,全权负责临颍城一切事务。"
众军官纷纷起身领命,散会后各自回营整顿粮草器械。
下了将近一天一夜的春雨,在后半夜开始变小,临近天亮时彻底停歇。
站在战车上的杨平不禁对着老天感慨一声:"天助我也!"
于是,同何仪一起带领两个步兵旅、一支五百人的后勤部队和一支五百人的工程部队,出临颍城北门,踏着泥泞向北而去。
杨平根据这个时代步兵的行军速度以及道路情况制定的计划是:
午餐在原曹军的版梁大营进行,所以在出发前,他派了五名亲卫提前出发,让在版梁大营的百余后勤部队提前赶制饭食。
版梁之所以叫版梁,原因是在这一带有一条起伏的土丘,土丘形状比较规则,类似于一个长方形的门板,故而被称为版梁。
版梁下面是一条雨水冲击的沟壑,形成的小河,宽度只有五六丈,但是水流不断。
故而曹操将大营安置在水沟旁边,形成了北依水沟、南临土梁的一座大营。
道路泥泞难行,杨平和何仪带着五千人马,行进了将近两个时辰,才抵达那道长度将近两里地的土丘之前。
疲惫的士兵们知道马上就能吃饭了,于是一个个不知不觉间又加快了步伐。
在战车上站了将近两个时辰的杨平,此时却有些心绪不宁,总感觉有些不对劲,哪里不对劲却又说不出来。
直到听见驾车的两名御手,在商讨着版梁大营的兄弟们会不会给准备一些肉食时,杨平心中灵光一动,迅速用他那不错的视力扫视版梁土丘后,立即命传令兵吹响号角。
"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
三声三声的号角,瞬间在春意盎然的大地上响起。
正在行进的士兵们,条件反射地立马站定,
随后,主帅战车上响起了隆隆的战鼓!
在临颍城被操练得条件反射的士兵们立马反应过来,这是紧急备战的鼓声。
所有军官和士兵虽然不解,但仍按照训练时的条令,迅速命令士兵们到随行的板车上(旅属后勤团有100辆板车,每个大队配6辆随行,行军时装板甲和武器)
取出胸前板甲带上,并开始拿出武器,准备列阵……
但是,晚了!!
在杨平的号声响起后,埋伏在土梁之后的曹操,就知道自己的埋伏被识破了。
随后响起的战鼓,更让曹操确认埋伏被识破,于是,曹操下令吹响号角、擂起战鼓。
"呜——"
一道长长的号角声响起,
"咚咚咚咚"
激昂的战鼓同时响起。
埋伏于土梁后的曹军,在许褚、乐进、李典等三名将领的带领下,领着养精蓄锐的五千精锐,踏着脚下的青草,如同猛虎出山一般杀向土梁下的杨平大军!
曹操——这位三国时代第一强的军事统帅,真的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