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船缓缓到达汉江中心的航道后,开始顺着每小时二十多里的江水流速,劈波斩浪,迎着朝阳而去。
黄承彦发现自己坐的这艘船,速度快得惊人,顺水而下的情况下,足足能做到每小时三十里的速度。
而且,船舱内蹬水轮的士兵还十分轻松,根本就未尽全力。
也就是说,如果自己坐下的这条船全速前进,一个小时跑上四十里不是问题,一个白天便能够前进五多百里。
黄承彦立马被这惊人的速度,吓得头皮发麻。
也确如黄承彦所想,即便是水兵们未尽全力,到天黑时,一个白天十四个小时,他坐下的这艘双壳体蜈蚣船,也已经前进了四百余里,
开始在汉江的东岸,选一处平缓的水湾缓缓靠岸。
两刻钟后,后边的一百多艘蜈蚣船,便浩浩荡荡地开始在这里靠岸。
今夜仍是皓月当空,明月照大江。
只见那位水军都统江波的一位亲兵,来到黄承彦所在的船上,传达命令:
“都统有令,先锋团今晚不用停歇,直接带着那位黄家家主向南而去,将其送到西陵城内(今汉口附近,以后直接称汉口,方便阅读)。
明日白天,他有四个时辰的时间劝降黄祖。
明日傍晚,我水军大部队便可抵达汉口。
届时,若城头无白旗飘扬,我军立即展开攻击。”
说完,江波亲卫对着船长敬了个军礼,就下船上岸去了。
黄承彦坐的这艘船,正是水军第一师近卫第一旅第一团。原来的团长是姚西,现在的团长是高翔。当初也曾护送杨平顺着淮河东进。
得到命令后,高翔低头对船舱内的黄承彦说道:“黄家主且坐稳当了,我等要开船了。”
说完,便命令舱外的水兵,将一个红灯笼高高地挂到了旗杆上。
随后,旁边的三艘蜈蚣船同时挂起了红灯笼。
在看到营地桅杆上飘起一个红灯后,四艘船开始解下缆绳,在月光的照耀下缓缓向江心而去。
一夜的行进,让黄成岩再次见识了这支水军的精锐。
只见水兵们不时反蹬着水轮,控制着船速,以极为平稳的速度,在明月照耀的汉江之上缓缓前行。
到天亮之时,迎着晨曦,黄承彦看到了前方的汉口城。
汉口城西边的水军营寨里,看到江面上过来的这四艘造型怪异的战船,派出了几艘快船前来拦截。
高翔命令船上挂起白旗,将黄承彦带了出来。
见来船挂起白旗,那就是没有敌意。前来巡查的荆州校尉,命令自己的快船缓缓靠近。
待两船靠近十步之内,黄承彦拱手说道:“在下南阳黄家之主黄承彦,劳烦位校尉带吾前去汉口城,去见黄祖将军,吾有要事相商。”
关于刘表兵败身亡、南阳郡已经被太平民团所占,三、四天的时间,早有从樊城逃过来的商旅予以言说。
这名校尉觉得:这位黄家家主可能是带领家人来找族人庇护。
于是命令手下将快船靠近蜈蚣船,将黄承彦接上小船。
黄承彦对着高翔行了一礼,说道:“感谢高校尉一路相送。”
高翔淡淡地回了个军礼,说道:“黄家主,你时间不多,且请快些。”
那荆州校尉不知是何意,但是黄承彦却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也不答话,示意校尉赶紧带自己进城。
汉口城内的黄祖,此时早已起床。
不是黄祖跟杨平一样有早起的习惯,而是他被北方快马而来的军报给惊醒了。
原来是诸葛亮、黄正等人,在五月十六日清晨,便收到了杨平让他们出兵南下的命令。
早已经是厉兵秣马、枕戈待旦的第六师,旋即从武胜关开始南下,第二天上午,便攻下了挡在前边的麻城县。
此时,黄祖接到的急报,就是麻城县逃出来的校尉在向其禀报。
只见这名极其疲惫的校尉,惊恐的对着黄祖说道:“将军,北边这些护民军会妖法!
属下五百之兵守着坚城,即便敌方有六千人,属下也自信能守上五、七日,等待将军来援。
谁知,敌军到城下以后,只听一声雷响,城门便莫名其妙地开了。
属下只能快马来报与将军知晓……”
主座上的黄祖,是一个十分魁梧的中年将军。
听完这名校尉言说麻城丢失,心下一急就想发作。
但此时,却有匆匆而来的亲兵,向其耳边轻语:“家主来了,在前堂,言说有十万火急之事,要见将军。”
正在气头上黄祖一听黄承彦来了,也不敢怠慢,交待那麻城的校尉在此稍候,自己急忙来到镇守衙门前堂,
却见温文尔雅的黄承彦,已经在大堂里等候了。
黄祖赶紧行礼:“见过家主,为何至此?”
虽然在船上颠簸了一天一夜,但此时的黄承彦仍是精神奕奕,笑着说道:“吾此来,一为我黄家存亡而来。
二为承烈(给黄祖杜撰个字)之王图霸业而来。”
黄祖听到黄承彦这句风马牛不相及的豪言,面色一变,问道:“家主,这却又是何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