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参加过军训的人都明白,单是站立数十分钟,便有不少人吃不消。
若再加上挺胸收腹、全身紧绷,更是难熬。
可一旦坚持下来,意志力与纪律性便会显着提升。
这对军人而言,古今皆然,至关重要。
许多喽啰看到第一项训练仅仅是站立时,心中立刻轻视起来。
“寨主未免太小看我们了吧!”不少人心中如此想着。
就连阮家兄弟、杜迁、宋万等人也感到十分疑惑,这样做真的有效果吗?
只有史文恭、陈兴、陈盛笑着不语,他们见识过这种训练的价值。
陈家兄弟更是早已明白,徐家那些强悍的庄客绝非偶然。
见喽啰们不以为意,陈家兄弟只是笑着摇头,很快他们就会感受到其中的艰难。
训练开始不久,就有喽啰的脸色发生变化,终于体会到站军姿的滋味。
其中不乏试图偷懒或混水摸鱼的人,但杜迁、宋万等人时刻关注,发现后直接一脚踢过去,绝不留情。
不仅不能偷懒,还必须保持安静,目光专注。
半小时后,喽啰们都汗流浃背,咬紧牙关,表情痛苦,仿佛脚已不属于他们。
毕竟训练刚开始,需要逐步适应,加上正值盛夏,徐悟锋随即宣布休息一刻钟。
这一刻,所有喽啰如释重负,但仍不敢立刻坐下,只能慢慢活动身体,然后才能缓缓坐下。
一刻钟后,徐悟锋宣布训练继续。
很快上午结束,喽啰们站了整整两小时军姿,期间虽有人晕倒,但再也没人敢轻视这项训练。
下午进行刺杀训练,由徐悟锋、史文恭和陈家兄弟指导。
几天过去,喽啰们的气质显着提升,虽称不上精锐,但已比最初强出许多。
期间有喽啰询问投降的官军:“你们当兵时是否也有这样的训练?”
那人回答:“训练什么?我连‘训练’二字怎么写都不知道。”
于是喽啰们心想,官军都不训练,而我们如此严格,岂不是比官军更强?若将来官府再来围剿,怎能敌得过我们?
一想起如今在梁山之上,众人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那些经历过困苦的人,都盼着这日子能一直持续下去,因此都拼命坚持。
过了几天,徐悟锋等人逐渐适应了环境,便开始制定奖惩机制。
每天训练表现突出的,晚上可以享用大碗的肉食;次之则吃炖肉配菜;表现较差的只能喝肉汤炖的菜汤。
此外,还设定了站军姿的时间考核,看看谁能坚持得更久。
这样一来,大伙儿为了晚上那顿肉食,不得不咬紧牙关努力。
即使不能吃肉,至少也要争取吃到炖菜。
转眼已到六月,徐悟锋此前提到的制服也已制好并发放下去。
每人多添了两套衣物,大家都很高兴。
虽然训练辛苦,但想到有饭吃、有衣穿,也就忍了下来。
梁山的练兵逐渐步入正轨,无需徐悟锋时时监督。
同时,不断有百姓加入梁山,这源于括田法带来的负面影响。
京东地区的括田行动并未因徐悟锋处决一名特使而停止,反而愈发激烈。
济州所辖的梁山泊被划归西城所管理,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是周围的渔民。
杨戬规定,凡是在湖中捕鱼、采摘莲藕或割取蒲草者,均需根据船只大小缴纳重税,违反者会被严惩。
原本生活艰难的渔民根本无力承担高额税费,得知梁山不仅提供食物,还招揽人手,便纷纷前来投奔。
短短半月内,就有四百多名渔民和农民加入梁山,其中不少是全家迁徙而来,都是走投无路的选择。
可以预见,随着时间推移,会有更多人投靠梁山。
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住房不足。
之前喽啰们的住处是由石头和黄泥建成,屋顶用芦苇覆盖,简陋至极,仅能勉强容纳一人居住。
如今人口骤增,扩建房屋成为必要。
好在正值夏季,大家暂时可以在地上铺些茅草过夜。
但若是寒冬来临,这样的居住条件显然难以应对。
徐悟锋打算把聚义厅及众头领的住处修缮得更舒适,便让朱贵安排人在山上建造砖窑,专供建房所需。
黏合材料通常采用黄泥与石灰混合,效果良好,徐悟锋并未深究水泥之事。
新上山的百姓,山寨除了供应饮食,也会安排他们参与劳动,如修建砖窑、整理田地及搬运物资等。
这样梁山在加强军事训练的同时,也逐步开展基础设施建设。
这时山下有人传来消息,东溪村保正晁盖前来拜访。
半个多月前,石碣湖的官军战败,如今局势逐渐稳定。
晁盖认为时机成熟,便与宋江商议后筹措了大量财物准备进山。
此次晁盖携带着三千两白银以及价值约六千贯的其他物品,包括粮食、铁器、布匹、食盐和药材等。
这笔财富虽然庞大,但对长期经营私盐生意的晁盖而言不算难题,其中一半由宋江提供,因宋江身份特殊未能亲自到场,遂委托晁盖代为送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