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二摸着银子,咽了咽口水,心想,果然是有钱能使鬼推磨。
“不知客官想知道什么?”小二收起银子,问道。
杨林笑着问:“你在矾楼做事,应该听到了不少事,讲几件给我们听听。”
小二清了清嗓子,说道:“各位客官,您可听说过周邦彦?”
四人面露疑惑,连忙摇头。
小二心中暗骂他们孤陋寡闻,开口道:“周邦彦可是位才子,深受李行首赏识。
去年他任大税监时,官家恰好患病,他便趁机去见李行首,没想到官家突然驾临。”
阮小五好奇地问:“该不会是来抓奸的吧?”
小二摇摇头:“其实是宫里送来江南的新橙,官家特意送给李行首,并不知周邦彦在此。”
……
阮小五追问:“那后来周邦彦如何了?”
小二笑了笑:“官家意外造访,周邦彦躲闪不及,只能藏于床底。
官家未发现,与李行首边吃橙边交谈,周邦彦就在下面 ** 。”
众人听完,忍不住笑了。
小二接着说:“当日官家身体不适,没有留宿,周邦彦心生不满,遂作词一首:‘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
锦帏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筝。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
“后来官家得知此词,大怒,命蔡太师以征税不足为由,将周邦彦革职驱逐出京。”
“当时正值寒冬,李行首冒雪为他送行。”
阮小五感慨:“能得到李师师如此青睐,想来周邦彦必是才华横溢且风度翩翩之人。”
小二调侃道:“客官有所不知,周邦彦现在快六十了,哪里还能算得上风度翩翩!”
众人听了,皆是惊讶。
一位年近花甲的老者竟能被李师师看重,真可谓“书中自有颜如玉”。
杨林又问:“那之后周邦彦怎样了?”
小二道:“后来李行首去求情,又献上了周邦彦所作的《兰陵王》,官家心软下来,便让人把周邦彦召回。”
“自此周邦彦因祸得福,被任命为大晟府乐正,此事过后,更受官家器重,常伴左右。
作为词人,他算是仕途顺遂。”
四人听了,都有些无趣。
众人常说,李师师是赵佶的外室,她与周邦彦私下有往来,赵佶起初恼怒,但后来竟与自己外宠的情夫一起论诗作画。
真是令人感叹,世事荒诞至此。
众人摇头,示意小二离开,唯有时迁低头沉思,目光游移不定。
矾楼地处热闹之处,夜晚依旧熙攘。
忽见一算命先生走近,头戴单纱抹额头巾,身披葛布直身,背负长条布包,手持布幡,上书“先天神数”四字。
布幡两侧有十六字:“荆南李助,十文一数,字字皆准,术超管辂。”
李助走到矾楼前欲入内,却被小二拦住:“先生,本楼未请算命之人。”
李助淡然道:“为何算命先生不可来此饮酒?”
小二脸色微变,忙赔礼:“原是先生来饮酒,适才多有冒犯,请进。”
李助收起布幡,随小二入内,问道:“我听闻矾楼李师师艳名在外,不知今日是否有暇?”
这算命者,实则是为李行首而来。
小二暗自发笑,口中答道:“李行首正会客,先生恐要失望了。”
“哦?”
李助眼中闪过一丝光芒,问:“敢问贵客何人,能得李行首接见?”
小二回道:“听其口音似京东人士,因其作词出色,故得召见。”
“如此。”李助稍显失落,不再多言,随小二入内,沿途打量矾楼布局。
醉杏楼内。
徐悟锋跟随小二来到一处静谧的小院,门楣上的匾额以瘦金体书写着“醉杏楼”三字。
门口站着一名十四五岁的清秀侍女,见徐悟锋到来,立刻迎上前道:“公子,请随我来。”
“多谢姑娘引领。”
徐悟锋点头后随她步入内堂,不多时已至厅堂,桌上摆好了茶点瓜果。
“公子请坐,我去请姑娘出来。”侍女说完便进入后厅。
片刻后,一位二十岁左右、身着素白长裙、体态优雅的女子缓步而出。
但见她发髻乌黑如云,双眸明澈似水,骨骼清奇,气质高洁,眉眼间又透着几分娇柔,却毫无轻佻之感。
徐悟锋心中赞叹,这莫非就是李师师?
李师师亦打量着徐悟锋,见他仪表堂堂,身形挺拔,不同于寻常文弱书生,不由心生欢喜。
“妾身李师师,见过公子,敢问尊姓大名?”
徐悟锋略一拱手答道:“在下姓徐,京东人士。”
徐悟锋感慨言道:“常闻李师师倾国倾城,今日得见,果然名副其实。”
“公子过誉了。”
李师师浅笑回应,这类赞美她早已习以为常,遂问:“敢问公子,那首词可是出自你手?”
“当然!”徐悟锋坦然道。
李师师喜形于色:“公子才华横溢,此词结尾堪称画龙点睛,令人回味无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