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信息后,时迁支付酬劳,次日清晨便出城向徐悟锋报告。
徐悟锋虽感意外,但想到近期接 ** 生的变故,赵佶做出反应也在情理之中。
即便赵佶钟爱李师师,面对当前危机,她恐怕也难以幸免。
退一步讲,即便赵佶能够忍受,朝廷的大臣们又能忍吗?
徐悟锋长叹一声,万万没想到,因为这件事,竟让李师师面临生命危险,恐怕她最终等来的,不是毒酒便是白绫。
徐悟锋沉思片刻,对时迁说道:“这几日要劳烦你多留意李师师的情况。”
时迁忍不住问:“大哥,莫非我们要去营救李师师?”
徐悟锋摇摇头,说:“这里是东京城,就我们几个,难道真要去劫狱?我绝不会为了她让我们置身险境。”
徐悟锋虽然与李师师见过几面,也算有些交情,但远未到不顾生死的地步。
若有机会营救,徐悟锋自然不会袖手旁观。
然而,事已至此,也只能怪李师师命途多舛了!
徐悟锋不会因一时冲动,为了一个毫无干系的女子让自己陷入危局。
时迁点头应允,未再多言,转身又往东京城去了。
徐悟锋找到李助,还未开口,便听见李助笑道:“怎么,徐寨主这是要救你的红颜知己?”
徐悟锋苦笑着回应:“红颜知己?我和李师师不过几面之缘,并非那种关系。”
李助调侃道:“可我看得很清楚,这几 ** 多次偷偷见她。”
徐悟锋白了他一眼,说:“别说得这么难听,我们只是见面聊过几句,谈不上深交,更不会因此冒险。”
徐悟锋暗自庆幸,幸好没有和李师师有更深往来,否则一切都被李助尽收眼底。
李助点点头,道:“这样最好,为一青楼女子涉险,若是传出去,怕是要被江湖同道耻笑。”
徐悟锋回道:“不管怎样,李师师之所以入狱,是因为你行刺之事败露,你怎么毫无怜悯之心?”
李助冷笑一声:“像李师师这样的女子,就像古代的妲己、褒姒,是祸国殃民的妖孽,死了又有什么好可惜的?”
徐悟锋摇头叹息:“赵佶昏庸无道、奢侈放纵,全是他的作为,与李师师何干?难道花石纲、括田法都是李师师的主意?”
“若日后宋朝因赵佶的行为而有所变故,也不该让李师师独自承担恶名。”
李助沉思片刻,感慨道:“徐寨主所言甚是。
李师师不过是一名风尘女子,怎能左右朝局?赵佶如此挥霍无度,完全是个人私欲使然。”
稍作停顿后,他又问:“不想赵佶竟如此绝情,真的愿意对李师师下手吗?”
徐悟锋答道:“目前尚无定论……不过赵佶身为 ** ,最看重的是皇位,有了它才拥有所有。”
“若因李师师之事危及自身安危,他定会毫不迟疑地采取行动。”
李助愤愤不平:“只怕此次之后,赵佶便会封闭地道,往后想要对付他,恐怕再无良机了。”
徐悟锋轻笑着回应:“李先生不必担忧!善恶终有报,像赵佶这样昏庸的君主,天理不容。”
此话不假,回顾历史,赵佶虽享尽荣华富贵,最终却客死异乡,实在令人唏嘘。
李助听罢,心中微动,试探道:“听徐寨主之言,似有深意,莫非……”
徐悟锋莞尔一笑:“只是随口一提,李先生莫要多虑。”
李助目光闪烁,直言道:“如今那昏君肆意妄为,重用蔡京、高俅等奸佞,推行括田法、花石纲,早已激起民愤!”
“如若有朝一日英雄揭竿而起,百姓必然群起响应。
届时天下大乱,徐寨主占据梁山水泊,何不顺势而为?”
“李先生是想让我反叛朝廷?”
徐悟锋未置可否,笑道:“那昏君固然昏庸,但大宋根基尚稳,并非如你所说那样不堪。
朝廷厢禁军总数多达百万!”
李助哈哈一笑:“徐寨主,我们不妨开诚布公。
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时,谁能料到秦朝仅传两代便 ** ?”
“徐寨主能在短短数月内建立梁山基业,远超王伦那般书生,想必比我更明智!”
"徐寨主难道没察觉到,大宋正处于危机四伏之中?稍有不慎,朝廷上下便会自酿灾祸!"
徐悟锋轻声一笑:"一击之下见胆魄,祖龙基业亦动摇。
岂料十二金人外,民间仍有未折之刃。
不知金剑先生对此有何高见?"
"寨主才情非凡!"
李助目光炯炯,拱手道:"在下虽剑术尚可,却也略通文墨。
若徐寨主不嫌弃鄙陋,愿追随左右!"
徐悟锋喜形于色,上前扶起李助:"李先生潜入皇宫行刺之举,堪比昔日张良刺秦,令人钦佩!我早有意邀您加入,唯恐您不允!"
李助哈哈大笑:"兄长何必过谦?我素闻梁山大名,一直仰慕!即便粉身碎骨,也要让那些昏庸之辈见识我们的力量!"
经大理寺查证,李师师与刺杀事件并无关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