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闻郓州兵败,陈知州向大名府求援,我正准备带兵前往增援,没空在此虚度光阴。”
林县尉接着说:“将军有所不知,数日前我们已提供过一次钱粮,如今匪徒又来索要,阳谷县实在无以为继。
知县大人承诺,只要将军肯伸出援手,我们会送上一笔银两,绝不会让将军白跑一趟。”
年轻将领眸光一亮,严肃地道:“我们身为大宋官兵,阳谷县有难,怎能袖手旁观?”
林县尉大喜过望,低声对将军说道:“将军若能剿灭那伙贼寇,事成之后,定有万贯赏银相赠。”
年轻将军喜形于色:“既如此,阳谷知县何在?速请他来商议。”
“将军,请随我进城!”林县尉激动不已,领着将军入城。
将军身后跟着百名亲卫,他并未多疑。
城门开启,阳谷知县已在城外等候,见年轻将军走近,忙拱手行礼:“下官阳谷知县,敢问将军尊姓大名?”
年轻将军笑容可掬:“你是阳谷知县?本将姓徐,唤作徐悟锋即可。”
“徐悟锋!?”阳谷知县略显惊讶,随即神色骤变……
阳谷知县脸色突变,目光紧盯着徐悟锋,忽而冷笑:“将军莫要戏耍于我!”
“昏官,谁在跟你玩笑!”陈兴怒喝一声,抽出刀架在知县颈间。
锋利的刀刃几乎触及肌肤,稍用力便能取其性命。
阳谷知县终于信了,双腿发软,险些跪下,急切求饶:“大王饶命,下官从未有过恶行,贵寨所需钱粮,均已备齐,绝无短缺!”
糊涂至极,梁山贼寇屡次击溃官兵,拥有制式装备实属寻常,自己怎会疏忽至此?
旁边林县尉及几名士兵已被贼匪控制,个个面无人色,颤抖不止。
“这倒霉事怎会落到我头上,没想到这支官兵竟是假扮的!”林县尉懊悔万分。
“那些钱粮是否少了,我心中自是明白,今日前来阳谷,另有要事。”徐悟锋微微一笑,对林县尉道:“烦劳林大人协助,助我山寨控制城头。”
林县尉汗如雨下,语无伦次地道:“这……这个……我……”
徐悟锋继续说道:“二位尽可安心,我并非针对阳谷县而来,否则何必费此周折,假装攻破阳谷县城,直接率军强攻岂不更简单?先助我控制城池,其他事宜稍后再谈。”
阳谷知县听后虽心中抗拒,却也无可奈何,只能勉强点头:“林县尉,照大王吩咐行事便是。”
“遵命!”林县尉颤巍巍地答应。
“很好!”徐悟锋轻笑一声,随后带领队伍入城,示意林冲和薛永带领外围兵力有序进城。
接下来的事情便顺理成章,有了内应林县尉的指引,梁山军队迅速占据城头,牢牢掌控城门。
表面上仍以协助防守为名,实际上接管了整座阳谷县。
原本驻守的乡勇不到五百人,全部被控制住。
西城楼上,徐悟锋听完林冲等人的报告后,看向知县问道:“不知阁下尊姓大名?”
知县稍微镇定下来回答:“在下免贵姓李,大王若是图谋阳谷,恐怕会招致朝廷震怒,请三思利弊。”
徐悟锋淡然一笑:“李知县有所不知,此次前来并非为了夺取城池,单凭我在祝家庄的三千精锐,取阳谷易如反掌。”
李知县苦笑道:“既非图财夺地,这般大动干戈,难道只为展示武力?”
“绝非如此!”徐悟锋摇头道,“阳谷都头武松乃是我旧友,他近日遭遇不公,我特来为他讨回公道。”
李知县闻言大惊失色:“竟有此事?武松与你们竟有牵连?”
徐悟锋不予理会,转身吩咐:“薛永、陈盛,各自率百余人速往西门庆宅邸,将其一家老小拘押,同时搜查其家产。”
二人领命而去,分头召集人手前往目的地。
李知县忽然意识到,梁山的义军此次前来阳谷,恐怕是为助武松对付西门庆而来。
想到这里,他不禁暗自庆幸,同时也松了口气。
徐悟锋注视着李知县,缓缓开口:“李大人,我与武松相识已久。
当初我便有意邀他加入梁山,但他执意留在民间做个良善百姓。”
“以武松的品性,他对您的提携定会铭记于心。
然而,您此次袒护西门庆的行为,却让他彻底失望了。”
“现在,他已决定独自前往西门庆处,今日本该是西门家的喜宴,却会成为丧席。
之后,他会随我返回梁山,这一切皆因您的所作所为所致。”
李知县勉强挤出一丝笑意:“我只是觉得仅凭王婆的一面之词难以定罪,并非偏袒西门庆。”
徐悟锋冷笑道:“李知县,难道我不知道您这些年从中牟利吗?若非今日我们无意攻城,否则梁山的审判定让您吃尽苦头。”
此言让李知县浑身发抖,险些跌倒,额头沁出了冷汗。
……
西门庆府邸内,见武松手中寒光凛冽的钢刀,脸色骤变。
他急中生智,一把拉过一名客人推向武松,同时喊道:“王道长,请出手相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