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延灼接旨后,迅速整理装备,带上数十随从,日夜兼程赶往京城。
一路无事,抵达京都殿司府门前,下马拜见高俅。
见到高俅时,呼延灼谦恭有礼,自称恩相,毫无傲慢之态。
高俅对他的态度十分满意,加之其仪表堂堂,出身显赫,愈发欣赏。
随即,高俅向呼延灼提及征讨徐悟锋之事。
呼延灼拍胸表态:“恩相放心,小将虽不敢妄自尊大,但若领兵出征,必定扫平梁山!”
高俅听后大悦,次日早朝时带他面见道君皇帝。
呼延灼步入大殿,跪地叩首。
赵佶微微起身,手扶龙案,打量着呼延灼,对其器宇轩昂颇为赞赏,当即赐下一匹雪乌骓。
此马通体漆黑如墨,四蹄洁白如雪,故名踢雪乌骓,日行千里。
呼延灼谢恩完毕,随高俅返回殿帅府,共商征伐梁山事宜。
呼延灼为人仗义,不忘提携旧友,说道:“恩相,梁山势力庞大,武艺超群,切不可掉以轻心。”
“我愿推荐两位先锋,一同领军剿灭贼寇,定能建功立业。”
高俅闻言大喜,询问何人适合作先锋。
呼延灼回禀:“小将推荐陈州团练使韩滔,东京人士,武举出身,擅使枣木槊,人称百胜将军,可为正先锋。”
“另有一位,颖州团练使彭玘,同样东京出身,世代将门之后,精通三尖两刃刀,武艺非凡,人称天目将军,可为副先锋。”
高俅听后喜形于色:“若有韩、彭二将为先锋,何惧贼寇顽抗!”
"调兵之事不妨从你三路着手,你们使用起来也顺手。
不过不知你三路共有多少兵马?"
呼延灼好不容易得到这个机会,不想让高俅小瞧自己,立刻答道:"合并我三路,有五千精锐骑兵,加上步兵总计约一万。”
高俅身为殿帅府太尉,即便能力 ** ,也不会对禁军的情况毫无所知。
赵宋立国后一直缺马,各地军队不过是一些分散的骑兵部队。
即便是东京天驷监,总共有也不过两三万匹战马。
汝宁、陈州、颍州三地居然能凑出五千骑兵,呼延灼莫不是在开玩笑?
就算一人一骑计算,也需要五千匹战马,呼延灼哪来的脸面能搞到这么多战马?
整个大宋不止你一个都统制,怎会有如此大的底气?
别说五千骑兵,就算三地合力,凑出一千骑兵已属难得。
至于一万人的精锐倒还说得过去,因为汝宁、陈州、颍州三地本就是拱卫京畿的大州,单是呼延灼手下就有一万兵马。
三路兵马加起来,挑选出上万名精锐并非难事。
高俅心如明镜,但他并未点破,只说:"你们各自返回各州,挑选三千精锐骑兵和五千精锐步兵,会合后启程,剿灭梁山,活捉徐悟锋、林冲等人前来见我!"
稍作停顿,高俅又补充道:"如今梁山势力强大,恐怕你八千兵马不足以应付。
我会向枢密院申请调拨京师的精锐步骑兵,凑齐五万大军。”
赵佶不了解梁山多次战胜官军的经过,但高俅清楚得很。
按照赵家的传统,京畿禁军确实精锐,但高俅也明白,八千兵马难以荡平梁山。
呼延灼听后心中大喜,任都统制多年,未曾想这次竟撞上好运,能统领五万大军!
见高俅急切且位高权重,呼延灼立即开口:"这三路兵马皆为训练有素之士,人强马壮,无需殿帅担忧。
唯恐衣甲不足,耽误期限,恐获罪,恳请宽限。”
高俅深知京畿多年未曾战火,兵备废弛实属常情。
他当机立断,豪迈下令:"既然如此,你们三人可从京师甲仗库随意选取所需军械,不论数量,务必确保装备精良,以利作战。
待出征之时,自会有专人验收核查。”
呼延灼见此情景,毫不推辞,直接索要了三千匹战马。
呼延家族虽掌握铁甲连环马的训练之法,但因战马稀缺,一直未能组建完整部队。
此次得此良机,他志在一举平定梁山,再向高俅请求分配战马,以便日后扩军。
高俅果然大度,不仅满足了呼延灼的请求,还额外配给了一千匹稍逊的马匹。
加上呼延灼原有部下,共计五千骑兵整装待发。
随后,呼延灼率众前往甲仗库领取物资,挑拣出铁甲五千副、熟皮马甲一万副、铜铁头盔两万顶、长枪一万根、衮刀一万把以及难以计数的弓箭,几乎将整个汝宁州的军事力量全面升级。
甲仗库的管事人员亦不敢懈怠,深知高俅此次势在必得,若在此时贪墨,后果不堪设想。
临行前,高俅将所有战马调配妥当,并召来韩滔、彭玘齐聚京师,一同赐予金银绸缎作为奖赏,同时发放粮草军饷,激励士气。
呼延灼、韩滔、彭玘三人皆领取了必胜文书,正式告别高俅及其他官员。
三人策马直奔汝宁州,在途中并无波折,抵达后迅速派遣韩滔、彭玘分别赴陈、颍二州招集军队,约定在京师汇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