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半月,三路大军均已准备就绪。
呼延灼将京师调拨的军械、旗帜、战马及新造的连环铁铠悉数分发完毕,只待出征命令下达。
与此同时,高俅已从京师禁军中抽调四万兵力,加上呼延灼的五千骑兵,对外号称五万大军,实际上差距不大。
出征前夕,高俅亲率殿帅府官员视察队伍,犒赏三军,并为呼延灼推荐了三位副将。
胡春,现任京畿都监;丘岳,八十万禁军都教头;周昂,八十万禁军副都教头。
他们三人皆勇猛无双,现全由将军统领。
水泊梁山与我有深仇大恨,不除之我难以安心。
我将全力支持将军,需兵则给兵,需铠甲则给铠甲,需战马则给战马。
我又特意安排了三位猛将相助,望将军不负所托。
高俅心中思虑简单,林冲在禁军里不过是个枪棒教头,如今我派出都教头与副都教头,难道还敌不过林冲?
呼延灼立下军令状,与胡春、丘岳、周昂会合后,即刻布置三路兵马出城,气势磅礴地朝梁山进发。
大军行军,旌旗飘扬,鼓声震天,刀枪闪亮,盔甲鲜明,引来众多东京百姓驻足观看并欢呼。
张三混在人群里,原本打算趁机制造混乱,让老赵家出丑,打击官兵士气。
但转念一想,觉得不值得,便返回家中,用飞鸽传书将消息送至梁山泊。
消息传到梁山泊,众头领得知朝廷派了五万大军前来征讨,并未感到惊讶,因为这是意料之中的事。
攻破大名府、高唐州,掠夺大量财宝,若朝廷毫无反应,才真正让人疑惑。
即便其中有五千骑兵,头领们也不在意,即使是呼延家的连环马,头领们早已知晓徐宁的钩镰枪能 ** 。
然而,在徐悟锋看来, ** 连环马并非仅靠钩镰枪。
呼延家的连环马与历史上的金兵铁浮屠颇为相似,人马皆披重甲,仅露四蹄。
金兵的铁浮屠徐悟锋未曾见过,但据情报显示,呼延家的连环马确是马与马间以铁链相连。
徐悟锋认为此举甚为荒谬,骑兵讲究灵活操控,若多马相连并驾齐驱,马力参差不齐,难以同步前行。
众人相连,勇怯不均,勇敢者被胆小者拖累,更是可笑之举。
徐悟锋回忆起原着中呼延灼的连环马,三十匹为一组,以铁环相连,冲锋时如同一道移动的铁墙。
这种战术虽威猛,却有致命缺陷。
只需派敢死队斩断一匹马的马腿,整个阵型便会崩溃。
人马披甲重达千斤,一旦有一匹倒下,其余战马都会受影响。
历史上,金兵的铁浮屠初现时,也曾让宋军胆寒。
见此铁甲骑兵,宋军往往未战先怯。
宋朝自建国以来,便在骑兵对抗中屡遭挫败,铁浮屠的强大外观足以震慑人心。
后来,岳飞、韩世忠、刘锜等名将找到 ** 之法。
他们针对铁浮屠马腿无甲的特点,屡次用砍马腿的方式击溃敌军。
到了蒙古崛起时,他们同样摸索出对付铁浮屠的策略:诱敌深入,撤退中不断射杀马腿,待其倒地后再迅速击杀。
因此,无论是铁浮屠还是连环马,看似不可战胜,实则并非无懈可击。
而梁山泊如今已有骑兵,徐悟锋对此毫不畏惧。
呼延灼率领五万大军逼近梁山泊。
在此之际,徐悟锋着手进行思想动员。
聚义厅内,梁山众头领齐聚一堂。
一面绘有地图的巨大屏风立于厅中,这张地图由徐悟锋亲手绘制,覆盖胶东半岛区域。
“诸位兄弟,我加入梁山已逾两年。
从最初的几人、几百小喽啰,发展至如今数十位头领、五六万兵马,还曾多次大胜官兵,甚至攻下了大名府。”
“我们这些兄弟,有些来自官府,因受奸佞陷害才投靠于此;有些是绿林豪杰,只求一方自在生活。
可我们能否仅做短暂的草寇?又怎能长久如此?”
即便诸多兄弟未曾在意,我却不得不思虑周全,唯恐将来各位兄弟辞世后,仅留下盗匪之名,无颜面对祖先。
其实,我的想法早已成型,并与许先生、吕学士商议过,即择机东进,攻取胶东半岛。
我们不必称王建国,只求效仿唐代藩镇,割据一方,岂非胜过困于梁山水泊?
曾有兄弟提议招安,然而现今朝中尽是蔡京、高俅这般奸佞,即便我们接受招安,他们又怎会善待我们?
朝廷的官职名额有限,我们这数十人若皆入仕,岂不是抢占他人机会?
到那时,朝廷定会驱使我们冲锋陷阵,功劳归于奸臣,而我们仅得些微小官职,这绝非我所愿。
即便占据胶东,起初大宋朝廷必不会甘心,必将派重兵围剿。
但数次击溃官军后,众人皆知朝廷军队实力不过如此,我们又何惧战斗?
立足胶东后,后续策略可待天下局势演变再行决定。
徐悟锋深知急功近利不可取,故先提出割据之策,让众人逐步认同其价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